• 紫砂壶鉴赏|李宝珍《传炉壶(谈洪泉铭)》

    李宝珍《传炉壶(谈洪泉铭)》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正面刻“清味能消竟日闲”,反面刻几缕兰花,潇洒飘逸,清雅高远。谈洪泉是民国制壶陶刻名家,师从陈少亭,陶刻技艺娴熟,刀法讲究。

    08/26
  • 紫砂壶鉴赏|厉上清《汲古井泉壶》

    厉上清《汲古井泉壶》此壶作于辛丑春月,即2021年。以六方壶为基础壶型,壶身高挺笔直,底作圈足,将壶撑起。流、把亦以六棱装饰,弯流自然胥出,嗉囊极大,耳把曲线流畅,流把的比例恰当……

    08/25
  • 紫砂壶鉴赏|厉上清《六方集思壶》

    厉上清《六方集思壶》意为“集思广益”,出自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六方集思,集思可广益,寓意着创造者的对这一古理的尊崇,表现出创造……

    08/24
  • 紫砂壶鉴赏|黄自英制《大竹提梁壶》

    黄自英制《大竹提梁壶》的设计汲取了名家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造型处理的精华,大胆地采取更接近于竹的自然形态的结构为基本造型。整壶取自一节竹段,以竹节造型为壶体……

    08/23
  • 紫砂壶鉴赏|孔小明《鱼水情壶(薄胎)》

    孔小明《鱼水情壶(薄胎)》采用了原矿老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壶身呈六方碗型,整体线条呈现上密下疏,这种六方壶体款式的壶由泥片衔接,而此种方法的制作难度大

    08/18
  • 紫砂壶鉴赏|厉上清《乳鼎壶》

    厉上清《乳鼎壶》为曼生壶式之一,壶呈圆腹、下宽上收,短曲流、环状柄;乳鼎钮、三乳足。整壶丰满圆润,线条挺括流畅,色泽温润细腻。壶身形体饱满、浑圆如珠、光滑细致……

    08/17
  • 紫砂壶鉴赏|厉上清《一粒珠壶》

    厉上清《一粒珠壶》体似圆球形,无颈,三弯流,口盖为嵌入式,小圆珠钮,为传统紫砂造型。形制浑圆可喜,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剔透,惹人喜爱。采原矿降坡泥全手工锤……

    08/13
  • 紫砂壶鉴赏|孔春华《四方汉纹壶》

    孔春华《四方汉纹壶》用泥片拓印万字回纹,正负形交错绵连不绝,有“富贵不断之意”。器身造型为四方式,以方斗为体,嘴、把、盖、钮棱角分明。四方压盖严丝合缝……

    08/12
  • 紫砂壶鉴赏|孔小明《唐草提梁壶》

    孔小明《唐草提梁壶》以食盒为基型,用唐草纹装饰壶身,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成。壶身四方,面面俱到,下延伸四方脚,沉稳内敛。带状提梁把线条过度自然,曲合有度,以镂空纹装饰……

    08/11
  • 紫砂壶鉴赏|孔小明《六福壶》

    孔小明《六福壶》是孔小明老师创作和制作于九十年代末的紫砂精品,壶体以绞泥工艺和中华民族传统纹样图案装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更具审美意趣……

    08/10
  • 紫砂壶鉴赏|范泽锋《蓄势待发壶(包金)》

    范泽锋《蓄势待发壶(包金)》此壶融禅学思想于紫砂壶中,造型若僧人所戴的莲花冠,壶身光素呈扁圆状,折肩,肩上装饰若干道筋纹向上聚拢,凸起的壶盖亦以筋纹雕琢……

    08/09
  • 紫砂壶鉴赏|高丽君《和联壶》

    高丽君《和联壶》以荷塘景色为主题,将荷花、莲藕巧妙组合,融于紫砂壶设计创作中,赋予作品丰富的想象空间。壶身似一粒珠之壶式,光素而饱满,显得珠圆玉润,生动可爱……

    08/06
  • 紫砂壶鉴赏|李碧芳《大亨笠帽壶》

    李碧芳《大亨笠帽壶》此壶摹古邵大亨笠帽壶式,笠帽壶因壶盖形似斗笠而得名,明期宗匠时大彬即有笠帽壶传世,数百年的演变中,此壶式壶体、嘴、把皆在传承中演化……

    08/05
  • 紫砂壶鉴赏|徐达明《全手圆珠壶》

    徐达明《全手圆珠壶》为传统壶式,造型同一粒珠,饱满而晶莹,圆珠造型端庄,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惹人喜爱。流、把自然胥出,压盖微隆……

    08/04
  • 紫砂壶鉴赏|李碧芳《汉君壶》

    李碧芳《汉君壶》衍生自曼生扁石壶之式,后经几代紫砂艺人不断摹古创新,至清末民初之时方形成稳定样式。李碧芳此壶作于九十年代,在摹古基础上加以创新,遂成此式。

    08/03
  • 紫砂壶鉴赏|高建芳《牡丹壶》

    高建芳《牡丹壶》以牡丹花作为壶身,饱满圆融,似在欲放未放之际,片片花瓣,团聚向上,充满生机活力;壶盖则在花之蕊侧瓣开出嵌盖,使花朵整体天衣无缝,一只欲停欲飞的蝴蝶……

    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