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一生与书画家的合作的三个阶段
顾景舟可以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纵观顾景舟一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早年他与书画家们多有合作,晚年的作品却多以素器为主。
许伟军,出生于1973年,自1992年起在苍林华门下学习基本制壶手法,2000年开始跟随万亚钧深入研习制壶技巧,功底深厚,技艺广泛,不仅所制壶型囊括光素器、花器各式,对泥料亦颇有研究。
王寅春是紫砂壶艺领域的一位巨匠,他在众多紫砂壶中的最高成就即是其筋纹器作品。从这些作品一亮相,就被誉为独一无二的杰出之作,给紫砂壶艺界带来了一场全新的变革,无人能够在创意和工艺上与之匹敌。
顾景舟大师制作的一件实心供春母模,本该用完便丢弃,一位细心的木模师傅乐泉生不忍废弃,花费一个多月时间将其挖空,顾景舟得知后为之补做壶盖并用珍贵的景舟方印打上印款。此母模一直被乐泉生珍藏,千金不换。
1952年,顾景舟前往上海参加天原化工厂应聘考试,不料在最后一关体检时被查出肺结核钙化,错失机会,无奈回到上袁村静心养病。闲适的逍遥中,顾景舟做下一件扁仿鼓壶。
顾景舟向来十分推崇清末紫砂大家邵大亨,在上海仿古期间就曾精仿过邵大亨的多件传器。或许是机缘巧合,1946年,抗战胜利不久,顾景舟获得了一个制作100把大亨仿鼓壶的机会。
吕尧臣,1941年生于宜兴,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尤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其下传弟子有吕俊杰、刘建平、吴群祥、鲍正兰、鲍峰岩、储亦斌、陈岩等。
蒋小军,1964年出生于宜兴紫砂发源地潜洛村,其祖父蒋挺芝、父亲蒋盘明均为民间紫砂名艺人。蒋小军从小耳濡目染,在祖辈的传承教导下刻苦钻研紫砂艺术,后又受姑妈蒋蓉大师指导,擅长花货与杂件小品的制作。
在紫砂界七大老艺人(顾景舟、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蒋蓉)之中,由于任淦庭大师专攻陶刻,常常作陶刻于名家制壶之上,故而与其他几人皆有合作,而蒋蓉大师的作品以花塑器为主,铭刻装饰较为鲜见。
顾景舟的部分紫砂作品,形象地体现了他对陶刻装饰的追求和深厚功底,除了自制自刻外,一批专业的陶刻高手也常常参与其中,使得紫砂作品具备更为综合且富有深度的艺术魅力。
曲峰1979年生于宜兴紫砂世家,1997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母亲吴士娟(国大师何道洪首徒)学习制壶技艺,后又经多位名师指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思考和发展自己个性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