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大师们的花器提梁壶
看惯了顾景舟大师的提璧壶、此乐提梁壶、鹧鸪提梁壶等光素提梁名器,今天我们来看紫砂大师们的花器提梁壶,来尊享花器提梁的雕镂贴塑盛宴。
一把壶,它的嘴、把和壶体的装配形式,基本上有相贯线和过渡线两种处理方法,紫砂工艺中把这两种处理方法称为“明接”和“暗接”。什么是“明接”,什么是“暗接”呢?两者各自适用于哪里?
紫砂壶的造型演变,自明至今,可谓是浩瀚如星海,纷繁而多目,精品迭出。我们常说紫砂圆非一相,方非一式,讲的就是器形演变的特点。那些同壶名,同壶型,高低不同,韵味不一,看看您喜欢哪一款?
人的一生,总要有些爱好。有人寄情山水,有人痴迷吟诗作对,有人沉醉于各类艺术。还有一种人,却为紫砂壶如痴如醉。紫砂数百年流传发展至今,也有不少玩家,我们来看看都有谁?
女性大多喜欢小巧俊秀一些的器型,温婉柔和、优雅飘逸,如圆润的西施、俊逸的美人肩、灵动的思亭、可爱的文旦、端雅的潘壶乃至田园风的梨形壶,会令女性爱不释手。这些壶型也是紫砂传统壶型中较为偏女性的壶型。
紫砂七老大多长寿,而只有一位先生没有活过八十岁便去了,他便是吴云根。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芝莱者,郊野藜草丛中之灵芝也。他一生历经三个朝代……
姚志源,1971年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陶艺世家,自幼受母亲薰陶,耳濡目染,酷爱艺术。198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跟随母亲汪寅仙大师学习紫砂壶艺,深得真传,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
陈鸣远号鹤峰、鹤邨、石霞山人、壶隐。他活跃于清康熙、雍正年间,是继时大彬后中国紫砂史上杰出的艺人。在陈鸣远高大身影的背后,提笔书铭、握刀篆刻的,另有其人……
紫砂融诗书画印于一身,文人气息浓厚,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壶。好的书画刻绘是给壶加分的,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近代这些在紫砂壶上书画的大家,都是谁,他们又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