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
---山谷 供春像 作者:徐秀棠宜兴西南湖穿父镇的密林深处,有古金沙寺遗址。 若干年前,我曾随老作家艾煊、海笑去那儿寻访遗址。在陶都,欣赏千种万类的紫砂壶,不能不对茶壶的发源地金沙寺产生好奇,也不能不对当年居住在此的、名不见经传的金沙寺的和尚和后来客居此地的少年郎供春,产生遥遥的敬重之情。他们两人同属紫砂壶开山鼻祖级的人物。 据记载,这个位于颐山脚下的地方,在唐代是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陆希声的别墅,人称陆相山房,后改为禅院;北宋熙宁三年,宋神宗赐额寺
---山谷 供春像 作者:徐秀棠宜兴西南湖穿父镇的密林深处,有古金沙寺遗址。 若干年前,我曾随老作家艾煊、海笑去那儿寻访遗址。在陶都,欣赏千种万类的紫砂壶,不能不对茶壶的发源地金沙寺产生好奇,也不能不对当年居住在此的、名不见经传的金沙寺的和尚和后来客居此地的少年郎供春,产生遥遥的敬重之情。他们两人同属紫砂壶开山鼻祖级的人物。 据记载,这个位于颐山脚下的地方,在唐代是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宰相)陆希声的别墅,人称陆相山房,后改为禅院;北宋熙宁三年,宋神宗赐额寺
---王剑顾 18岁投身紫砂事业,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20多岁赴上海仿古制陶,所仿清代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水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他的提璧茶具为中南海紫光阁收藏陈列:矮井栏壶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1992年国家邮电部发行一套四枚的紫砂邮票,三枚为古代传器,唯一一件现代作品就是顾景舟的提璧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先生是中国紫砂界公认的紫砂泰斗。他以精湛
---周圣希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的业余爱好由月季花转向盆'景,玩盆景虽说是"一树二盆"但树材易得好盆难求。在"文革"以前,认为玩盆景是封资修的东西,丁山已多年不生产这类盆子。我只好经常跑古玩市场,也都空手而归。当时有一位市场工作人员主动与我搭汕。说道:"你既是宜兴人,为何不自己试作呢?"并介
---吴荷珍我的父亲 今年是父亲吴云根(又名吴芝莱)诞辰一百一十二周年(1892年11月1969年7月),逝世三十五周年。我深切怀念父亲,并回忆其饱经凤霜、坎坎坷坷的一生。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菌家庭,从小很少读书,童年时的艰苦迫使他十四岁时就离开了出生地和桥来到蜀山,跟从师父汪升义学紫砂壶制作技艺。满师后正值清朝廷衰败,紫砂窑业不景气,靠紫砂壶制作难以度日,还曾做过搬泥工、挑过窑货,1915年,经陶业公司推荐去山西平定县平民陶瓷工厂任技师;从山西回乡后,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术
---汪寅仙 我的启蒙老师吴云根 一代宗师紫砂巨匠吴云根,是江苏省人民政府1956年命名为辅导员的七位老艺人之一。这七位紫砂老艺人是任淦庭、朱可心、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顾景舟、蒋蓉。20世纪五十年代,他们是紫砂工艺厂的奠基人,为培养新一代的紫砂技艺人员,呕心沥血。他们以正规的方式,进行全手工的基础培训,经常用抽查、考评的方法激励学生的进取性,而且互相配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基本功。紫砂有今天,这个群体的作用,功不可没,永载紫砂史册。 四十八年前即1956年的11
---富尔良编者按:下面刊登富尔良先生给陶协会长史俊棠时莱信,信中提到':吴阿根曾去日本传授紫砂技艺"的问题,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资料的知情者能提供线索或作进一步研究。史俊棠先生:你好! 您还记得我吗,我叫富尔良是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日语教师。在90年代,曾先后去过宜兴,参
陶艺教育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专业院校的陶艺教育体系大致分为生活类陶艺和表现类陶艺(即现代陶艺)两种,其中前者属工业设计范畴,后者是指一种风格化和个性化的,并介于传统工艺、绘画、雕塑之间的艺术风格类型,具有现代艺术所有的重要品格和象征意义。它不仅从形式至内容都抽象化了,而且是人们审美思想、审美情感、审美心理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凝聚。由于国情、观念及体制的原因,处在磨合期的中国陶艺也面临很多的选择和冲突,在教育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显现出种种无序和失衡状态。 一、对现代陶艺的认识 现
---郭若愚 多年之前,我曾见到朱石梅制锡橙一具,上有题字,一边题行书:"银腊暗移珠拍影,金莲归送玉堂 山。六八老人圣勒。"另一边题篆书:"咸丰七年闰五月,石梅造于袁浦。"石梅为朱坚号,清代制壶名家。于此得知朱石梅的生年是乾隆55年庚戌(1790),他制锡橙时在咸丰七
竹炉茶具 吕尧臣作 通高117mm、口径83mm,杯高42mm,宽50mm 松风竹炉,提壶相呼八个字,一落笔即成经典,苏东坡为文人的隐逸休闲生活,概括了一个绝妙的环境,松林雅集,竹炉烧水,烹茶而饮,四周松涛阵阵,茶香诱人……这个情状立刻成为其后的艺术家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艺术题材。 苏东坡在他的另一首《汲江煎茶》里,把饮茶的氛围和细节感受说得更为具体和真切: 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台汲深情。 &
---陈茹生砂壶人画亦风流 宜兴砂壶问世以来,受到社会各个层面的欢迎,尤其受到文人学士的青睐,文人不仅用她泡茶品茗,在摩掌把玩之余,还以各种方式赞美、歌颂她:除用文字记述、诗词题咏外,更有以壶人画、付诸丹青的。 清乾隆年间的尤荫就是这样一位文人。 &n
在宜兴现代艺术彩陶发展进程中,有一位被誉为“彩陶骄子”的人。这位陶艺家几十年坚持不懈,让原属于日用陶范畴的宜兴普通釉陶“脱胎换骨”,开创出一个全新的陶艺门类——“新彩陶”。他,就是国家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宜兴彩陶工艺厂彩陶艺术研究所所长邱玉林。在陶艺创作中,创新始终是邱玉林的追求。1977年,邱玉林以优异的成绩从陶校毕业,来到宜兴红卫陶瓷厂工作。当时,厂里生产的大多是泡菜坛、盐罐、砂锅等日用品。看着堆积在厂区内的坛坛罐罐,邱玉林想:这些东西,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陶瓷艺人就在做了,难道我们就不能在继承传
紫砂壶在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一个喝茶的器皿。由于紫砂的泥料可塑性极好,可以做成各种形状。一把紫砂壶由主体身筒,附件壶盖、壶钮、壶把、壶嘴、壶足这六部分组成。
紫砂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造型美而已,其中创作者通过紫砂壶所表达的那种精神,那种思想更是艺术美。由于本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吴祥大的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战国竹简》系列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杨勤芳的老师在紫砂装饰上又被称为“魔术师”之称的吕尧臣。作为大师的得意弟子,杨勤芳不只是学习了老师花了10年时间研制的“吕式绞泥”,还把它进一步发扬光大,达到了意境高远,心神合一的境界。
同样以段泥为原料制成的“秦权壶”,细腻的壶身,配以行云流水般的娟秀小字,而“上善若水”四字则分量十足。背面则别具心裁地以瓜果装饰,给壶增添了几分飘逸与灵动。“石瓢壶”是吴永宽颇为欣赏的传统作品之一,在“石瓢壶”上进行装饰也是古来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