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红娟

    1986年涉足紫砂行业,从事茗壶造型设计,传统手工制壶技法。多年来勤练不辍,用心探索,将传统精粹与时代特征融为一体。将前辈特长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形成自我鲜明的制壶艺术风格。

    07/11
  • 程建云

    其代表作《掇球》、《仿古》等继承了曾祖父程寿珍之风格,造型古朴雅致、稳健大方、线条挺括流畅、呈现出紫砂的独特魅力。为收藏家之珍爱。

    07/11
  • 江晓燕

    江晓燕,字晓燕,号丁壶居士,1979年生于江苏宜兴的紫砂壶世家,从小在紫砂氛围埏埴陶艺,得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代紫砂俊才徐汉棠先生指点。

    07/11
  • 丁小明

    丁小明,一九七五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个陶瓷世家,1993年进宜兴紫砂厂学习制壶,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鲍仲梅,2002年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设计进修班深造

    07/11
  • 周伟光

    周伟光自幼对紫砂陶艺兴趣浓厚,曾在陶都紫砂村的“宜兴砂龙陶艺有限公司”从事紫砂艺术的学习与创作,其间受到多位名师指点,紫砂村厚重的紫砂艺术氛围给予其创作的激情和灵感。

    07/11
  • 周志良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作品刚柔相济,造型端浑朴,富有东方文化的雄浑神韵。国内外书画界众多知名人都曾与其合作,被誉为紫砂界的”方壶之秀”。

    07/11
  • 方幼琴

    经二十多年制壶经验积累,花货、光货各具擅长。紫砂作品刊登在台湾专业书刊《茶与壶》《紫玉金砂》《天地方圆》中。所制茶壶全部使用原矿紫砂泥,决不添加任何化工色素。

    07/11
  • 刘一飞

    善篆刻,作品曾多次获得奖项,其中《井栏壶》被无锡市博物馆长久收藏。其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受到业内人士一致好评。

    07/11
  • 崔洪春

    崔洪春,1964出生于宜兴丁蜀,自幼对紫砂艺术颇感兴趣,在父辈们的熏陶下,耳濡目染,凭借自己的木匠功底,选择了方器的制作,从艺制三十余年,默默耕耘于紫海中;低调做人与用心创作每把壶,是他的座右铭。

    07/11
  • 何道洪

    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紫砂专场”日前落槌。首次出现在拍场的何道洪《三色松竹梅提梁》经过数论竞价后以770.5万元成交,与此前782万元成交的《大涵壶》双双打破了何道洪的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06/28
  • 方钟壶

    方钟壶,是紫砂艺人的创制,属于紫砂方器类,壶身四面相接,由上俯看,壶面正方,侧看,壶的四棱带有弧度,壶身由上至下逐渐外张,形成钟口开放的效果。

    06/24
  • 吴鸣

    一九九八年应邀访美参加夏威夷大学第二届东西方陶艺研讨会,一九九九年访问荷兰、法国、西班牙,参加《国际陶艺千年大会展》,二零零零年赴澳大利亚堪培拉艺术学院讲学,在学院画廊及悉尼陶艺廊分别举办个人展,一九八

    06/19
  • 朱可心

    早在1932年春,朱可心被邀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创作参展作品。他经过反复思考,与前辈、同道共同探讨,决定创作“云龙鼎”。鼎为古代传国重器,可以此扬中国国威,显民族精神。

    06/18
  • 尹月华

    宜兴日报、 无锡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曾作过专题报道。曾参加了日本、韩国、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工艺美术学术考察、交流和演示,其作品深受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收藏爱好者的喜爱。

    06/17
  • 唐羽壶

    创意亦可诠释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穿越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06/15
  • 吴云根

    1956年11月,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员共30名,其中汪寅仙、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许慈媛、范盘冲、王月仙、李有仙、朱丽君、吴欣南、吉德宝、方立品、史玉琴、葛岳彬、陈秀云等15人由吴云根负责带领培养。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