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上海四大紫砂仿古高手之(三):顾景舟
在上海滩这些仿古艺人中,诞生了四大紫砂仿古高手,他们分别是:蒋彦亭、裴石民、顾景舟以及蒋蓉。
范旭东,中青辈潜力派,2007年从艺,传统光素器入手,后转型主攻花塑器的创作,师从实力派范治斌,年纪轻轻已在紫砂行业勤恳耕耘逾十年,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收藏价值。
2024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届全国陶瓷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中,实力派陶手方霏霏的原创作品《介士窥秋》套组,获得陶瓷产品设计师项目三等奖。
青灰段泥是一种紫泥跟段泥的共生矿,烧成后呈现青灰色,因而我们称之为青灰段泥。除此之外,也有紫泥烧成后为青灰色,在清代称其为淡紫泥,现在也有人叫它青灰紫泥。
紫砂曲壶是1988年初,由汪寅仙大师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共同合作设计的。其创作,突破了紫砂壶艺的传统规律,是现代陶艺在紫砂陶艺中的体现和尝试。
鲍玉梅,又名鲍玉美,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16岁从艺,陶刻师从母亲曹婉芳,壶艺师从姨妈国大师曹婉芬,多年来深耕光素器领域,且不拘泥于传统,求新求变,创作出了大量优秀作品。
紫砂陶的第一要素是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产于宜兴本地。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
汪寅仙大师的花器水平,放眼整个紫砂界,都是名列前茅的。她善于抓住生活中自然物体的形象以及神韵,以写实的手法刻划于紫砂器物之上,作品惟妙惟肖,极富生气和活力。
根据历代学者的潜心研究,同时也结合近年来地下出土文物的印证,基本上可以由造型、胎质、制作工艺、款识与铭刻等诸多方面综合分析出作品的大致年代,不会有很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