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花器领域的四大代表性人物
紫砂花货,又称“塑器”、“仿真器”、“自然形”等,是紫砂艺术中的一枝奇葩,主要特点是肖形状物,其形状大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器物,分别为植物、动物、器物。
紫砂花货,又称“塑器”、“仿真器”、“自然形”等,是紫砂艺术中的一枝奇葩,主要特点是肖形状物,其形状大多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自然形象和器物,分别为植物、动物、器物。
跨界合作在紫砂壶的制作中是常有的事,紫砂大师陈国良便和众多文人有过合作,或是文人参与设计,或是文人在壶上书画装饰,强强联合创作出的紫砂壶,件件堪称经典之作。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紫砂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配盖虽难,但也有人愿意迎难而上,挑战自我,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就曾多次为古壶配盖,让数件传世茗壶在他的手下重获新生。
光货是用抽象的线和面来构成形体,形成空间的。线的走向,面的移动、旋转,整体和局部的构建和过渡,需要经过长期酝酿的反复推敲。张红华原创设计的太极提梁壶和六华春壶,属其光货造型中的经典代表作。
2006年5月23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先生到访北大,并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由许智宏校长将张红华制作的提梁石瓢壶作为北京大学礼物,赠与安南先生留作纪念。
1992年到1995年期间,陈国良创作了“田园情趣”系列,以瓜类为主题的紫砂壶。其中“东南西北瓜壶”很有特点,这组壶的设计制作,不仅与陈国良儿时的成长环境有关,也有受清代名匠陈鸣远影响的缘故。
在国家文物局2023年5月颁布的《1911年后已故陶瓷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中,有三位紫砂艺人被列入代表作一律不准出境者,他们就是范大生、俞国良、蒋燕亭。
姚志源,国大师汪寅仙之子,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不仅对壶型创作有着独特见解,于书画、陶刻、雕塑上也颇有建树,作品以花货见长,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融汇多种艺术精华。
2006年,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类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认定相当严苛,数年来,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项目当选的也仅有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