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人 陶塑与茗壶并重——徐秀棠
徐秀棠创作了 200多件紫砂陶塑和紫砂茗壶,风格独异,将雕塑、中国绘画、书法融会贯通,展现于作品之中,许多作品被博物馆收藏。
蒋蓉陶艺,从美观实用为出发点,以像真手法造型,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巧形巧色,惟妙惟肖,精工细作,追求物态肌理质感而变化,赋予人文情趣,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既不雷同于前人,但又不失传统,并以启迪后人。
高海庚(1939-1985年),出生于宜兴丁山小桥南制陶世家,1955年进入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班,跟顾景舟学艺,初露才华,深得其师器重,是顾老最得意门生。
千载寿壶,为徐秀棠、陈凤妹夫妻俩联合创作于1990年,精选老紫泥为胎制成,成色古雅,整体造型凝练朴拙,钮、把的设计融入现代艺术审美,汲古出新,富有时代特色,加之精工陶刻,赏玩意趣隽永。
裴石民既能作典雅脱俗的光素茗壶,又能作千姿百态之花货茶具,风格清秀不俗,技艺精湛严谨,求新求变,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可谓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鲍仲梅1944年生于江苏宜兴,1959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陶刻老艺人任淦庭,后又跟随工笔花鸟画大师俞继高学艺,70年代入厂研究所工作,长期专攻紫砂金银丝镶嵌新工艺,为紫砂陶艺开创了新的装饰技法。
朱可心(1904-1986年),宜兴蜀山镇人,原名朱凯长,艺名“可心”,14岁时拜汪生义为师,作品多洋溢时代气息。壶艺风格浑厚淳朴,法度合宜,善于从自然及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和素材。
双璧叠韵对壶,为鲍大师1993年经典代表作,采用顶级原矿老紫泥精制,保存完好,壶表温润有光泽,是为无瑕精品。造型设计中巧妙融入了玉璧元素,把玩犹如赏玩古玉,别有韵致,令人爱不释手。
吴云根(1892-1969年),字“芝莱”,14岁师从汪春荣(生义),与汪宝根、朱可心为师兄弟。制壶风格敦厚稳重,擅长光器和筋囊器,尤其以竹入壶,自成一家。
王寅春是位多产的壶艺家,光素器、花塑器都带有强烈的个性,方器规矩挺括、敦厚朴实,筋纹器雍容大方、秀美可掬,很难有人企及。他为繁荣紫砂陶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