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源映山红壶紫砂作品鉴赏(与汪寅仙合制)
映山红壶,姚志源与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合制,原矿紫泥作胎,取映山红为题材,壶体为一截树桩,从树桩上生出树枝向上弯成壶鋬,另一侧向上胥出成壶流,壶身装饰一朵盛放的映山红,另一侧以及盖面亦有映山红花苞与之呼应,呈现出盎然生机。
映山红壶,姚志源与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合制,原矿紫泥作胎,取映山红为题材,壶体为一截树桩,从树桩上生出树枝向上弯成壶鋬,另一侧向上胥出成壶流,壶身装饰一朵盛放的映山红,另一侧以及盖面亦有映山红花苞与之呼应,呈现出盎然生机。
姚志泉,国大师汪寅仙之女,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师从母亲汪寅仙,作品从光货入手,以花货为主,工艺制作精细又具个人特色。本文归纳总结了姚志泉所制紫砂壶上常见的印款,为壶友们更好地鉴别其作品真伪提供帮助。
姚志源,国大师汪寅仙之子,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随母亲汪寅仙大师学艺,陶刻则师承谭泉海大师,作品以光货入手,尤为擅长花货及雕塑。本文归纳总结了姚志源所制紫砂壶上常见的印款,为壶友们更好地鉴别其作品真伪提供帮助。
韵流壶,顾绍培精选原一厂老紫泥制于1992年,壶身由口部至下腹逐渐放大,三根流畅的圈线修饰,如同水波层层荡漾开来,底部渐收束,置三足支撑,截盖高高隆起,管状桥钮饰以螺纹。
在紫砂茗壶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几类造型的壶均有制造,但每时期发展的主流却又有所偏重于不同的造型、艺术风尚及发展趋势。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明代紫砂壶的工艺特征,那么就是:淳朴古雅。
葫芦壶,为曹燕萍、曹亚麟姐弟俩合制,原矿老段泥为胎,造型呈扁葫芦状,盖钮塑以一只卧倒的系绳小葫芦,绳子的编织质感以及绳结的堆积状态,塑造得相当逼真,曹亚麟于壶肩镌刻“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
沈建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精于筋纹器的制作,在业界有“藏筋瓤,找建强”之美誉。本文归纳总结了沈建强所制紫砂壶上常见的印款,为壶友们更好地鉴别其作品真伪提供帮助。
周定华,实力派方器专家,师从陈福渊、顾绍培、周尊严,先从事花盆制作,后专业抟壶,尤擅方器。本文归纳总结了周定华所制紫砂壶上常见的印款,为壶友们更好地鉴别其作品真伪提供帮助。
笑樱壶,为李碧芳九十年代作品,摹古顾景舟大师经典,仅做有这一件,十分难得。以原一厂老红泥为胎,圆腹丰腴,由上至下渐敛至高圈足,云肩线束颈,盎盖之上壶钮似花苞,弯流、飞把上扬胥出。
如意壶,为张红华大师精选原一厂老紫泥制作于1995年,造型在莲子壶的基形上稍作改良,鼓腹圆身,线条浑朴饱满,短颈盎盖,盖面作如意贴片,簇拥着中央的扁圆珠钮,三弯流曲致自然,带垂耳把壮实蓄力。壶身由谭泉海大师陶刻书画。
王石耕,原名王长根,正高级工艺美术师,王派壶艺传人,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之子,子承父业,擅长筋纹器、方器。本文归纳总结了王石耕所制紫砂壶上常见的印款,为壶友们更好地鉴别其作品真伪提供帮助。
狮球壶,为930CC大品,江案卿于1930年采原矿老紫泥纯手工制作,狮球壶为江案卿的拿手器型,其素有“民国狮球冠军”之称,且此壶保存完好,品相极佳,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鲍志强,字乐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师从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任淦庭教泽,尤擅陶刻装饰。本文归纳总结了鲍志强所制紫砂壶上常见的印款,为壶友们更好地鉴别其作品真伪提供帮助。
赵祥,1991年出生于陶都宜兴,2011年开始从事紫砂制作,致力于薄胎方器的创作,作品以原创设计为主,造型端庄秀丽,线条流畅,工艺细致入微,且兼顾实用功能,是一位极具潜力的年轻陶手。
荷花壶,储亦斌摹古蒋蓉大师花器经典,采原一厂老紫泥全手精工制于1995年,历经近三十年,仍保存完好,全器融合了艺术美感与自然生趣,施艺精细,刻画逼真,亦壶亦景,观赏价值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