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上常见的装饰形式(下)
紫砂壶的装饰形式除陶刻、捏塑、泥绘、印纹、贴花外,还包括透雕、镶嵌、绞泥、调砂、铺砂、泥色彩釉等。
范洪泉,1941年生于宜兴蜀山,1956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吴云根、朱可心老艺人,为“可心花货”嫡传弟子,长于紫砂花器的创新制作,尤擅大型、特大型花器,作品以大气豪放著称,淳朴自然。职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虚扁壶,吴东瑾摹古经典,制于90年代末,精选原一厂老紫泥为胎,色泽醇厚古雅,触感温和细腻。全器光素无纹,不施赘饰,仅靠婉转流畅的线条变化,便淋漓地展现出作品的气韵和生命力,可见技艺精湛。
陈国良,1954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蜀山南麓,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制壶技术全面的何道洪大师习艺,1983年开始制作茗壶,曾入中央工艺美院研习造型设计课程,其作品不论光素、花货、筋纹器等,都以追求富有挑战性的难、新、奇、巧而形成个人独有的风格。
紫砂壶成型工具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常用工具,即每件茗壶都必需的工具,二是制作某一造型需要配制的专用工具。这些工具材质相当丰富,有铁、木、铜、竹、牛角、皮革、塑料等,一般由经匠人们自己加工、修整而成。
史宝林,1986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制壶世家,师从实力派李卫明,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学,创作多从境界的角度切入,将传统器型作为主攻方向,其作品经典实用,风格独特。
六瓣菱菊壶,许兵采用薄胎技法,以原矿老紫泥全手精制,造型融合菱花与菊花之形,身筒扁而不塌,力蕴于内,以6瓣菱花为壶体,外凸出脊,形成16条筋纹,筋纹凹凸相间,皆自盖沿起,经壶颈、壶肩、壶腹,至壶底作结,壶钮取菊花花蕾之形。
庄玉林,1965年1月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蜀山,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大师顾绍培习艺,1988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造型设计培训班进修,擅长方器的制作。职称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吴东瑾仿古壶,精选原一厂老紫泥制于90年代末,成壶质坚而细腻,抚之手感温润。壶体虽扁,腹部挺括丰腴,张力十足,肩部微折,斜颈渐收,线条挺秀流畅,盖沿、口沿作圆唇外翻,上下子母双线,紧密吻合,盖中央顶立扁圆珠钮。流嘴微微上扬出壶口,圆形耳把由肩部生出,上提后圆转接入下腹,末端带垂耳,更添一抹灵气。
施小马,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之子,1954年生于宜兴,1971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艺,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与陈国良、季益顺、江建翔并称“紫砂四小龙”。
一粒珠壶,吴东瑾摹古经典,全手制作于90年代末,原一厂老紫泥为胎,壶名一粒珠深切其形,嵌盖严密陷于壶口,与身筒结合为圆融球体,饱满充实,气韵丰盈,盖上壶钮如珠似玉,光洁圆润,形成双珠相叠的艺术效果。
葛明仙,正高级工艺美术师,1939年生于丁山陶业世家,1956年考入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习艺,1985年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培训,全面系统学习了陶瓷理论知识,后又得顾景舟大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