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景舟制壶生涯倾力最多的代表作提璧茶具(上)

    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紫砂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顾景舟的提璧茶具则是壶艺中的珍品之一,它的诞生离不开两位艺术家的智慧与汗水,其背后的创作故事可以说是一段传奇。

    03/13
  • 紫砂壶上的装饰题材之灵芝

    自古以来,紫砂壶的装饰中常见有灵芝题材,或于壶身雕刻,或作壶钮设计,或整体塑造成灵芝造型。这些灵芝装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是对灵芝象征意义的延伸和表达,体现了中国茶文化注重寓意和文化内涵的特点。

    03/13
  • 陆虹炜四方传炉壶紫砂作品鉴赏

    陆虹炜所制四方传炉壶,器型沉着稳重,棱角浑朴有致,底、腹、口规矩而挺拔有力,流嘴自然,钮圆适度,壶盖与壶身过渡相融,底部四足稳而秀巧。整器做工精细,浑若天成。形态方中有圆,圆中寓方,比例均匀,珠圆玉润。

    03/12
  • 如何区分子冶石瓢与景舟石瓢?

    子冶石瓢与景舟石瓢虽同为石瓢壶式,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从整体设计、线条处理、比例搭配以及工艺巧思等方面,都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特色,只要掌握了各自的特征,很容易区分开来。

    03/12
  • 紫砂名家朱颖樱 供春新秀

    朱颖樱,1994年生于江苏宜兴,2012年开始从事紫砂行业,先后跟随高工蒋琰斌、省大师范泽锋学艺,其紫砂作品以仿生花器为主,尤其钟情供春壶。

    03/12
  • 供春壶壶钮常见有哪些式样?

    供春壶,作为一种古老而精致的茶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性的壶钮设计而脱颖而出。这些钮的形状和图案深深地扎根于文化的沃土,传达着丰富的寓意。在供春壶壶钮的设计中,瓜柄、灵芝、螭龙和树根等常见形状在茶文化中演绎着各自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传承。

    03/12
  • 陆虹炜大彬如意壶紫砂作品鉴赏

    大彬如意壶可以说是紫砂壶中不容错过的一个器型,壶型取“聚宝盆”状,三足短小有力,作为紫砂壶中经典器型,这样的“简单”造型反倒更难以把握。陆虹炜此壶器型古朴雅致,大气不洪,充分展现了时大彬的制壶风格,值得收藏。

    03/09
  • 紫砂大师陈国良回忆从艺的峥嵘岁月(下)

    陈国良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即进入紫砂工艺厂学艺,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紫砂大师。回望数十年的从艺生涯,感慨良多。

    03/09
  • 紫砂大师陈国良回忆从艺的峥嵘岁月(上)

    陈国良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1972年即进入紫砂工艺厂学艺,如今已是闻名遐迩的紫砂大师。回望数十年的从艺生涯,感慨良多。

    03/09
  • 顾景舟为什么很少做花器?

    在顾景舟的制壶生涯中,素器为主,花器甚少。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顾景舟看不起花器,故而少作。还有一种振振有词的观点,说顾景舟只会做光素器。其实不然。

    03/08
  • 庄玉林竹里清风壶紫砂作品鉴赏(周竹亭陶刻)

    庄玉林大师此件竹里清风壶,以原矿清水泥作胎,以钟为形,作以六方壶体,于方圆之间尽显力道,壶身由周伯其之子周竹亭陶刻,整器稳重大方,浑厚有力。

    03/07
  • 紫砂装饰工艺 包锡

    包锡,紫砂壶包饰工艺的一种,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由名工以紫砂制作壶坯,烧成后将壶身包锡,再经文人刻画装饰。在紫砂胎外镶包金属锡的工艺,不仅能够增加紫砂壶的牢固感,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保温效果。

    03/07
  • 灌浆模型壶为什么不好?

    灌浆模型壶,因为软塌、猥琐的特性,缺乏了紫砂壶应有的气质和张力,器物失去了原本的灵动,更谈不上意境和神韵,甚至存在渗水等问题,使得其完全无法与传统的全手工制法相媲美。

    03/07
  • 顾景舟一生与书画家的合作的三个阶段

    顾景舟可以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纵观顾景舟一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早年他与书画家们多有合作,晚年的作品却多以素器为主。

    03/07
  • 曼生经典壶铭赏析

    曼生壶的每一款壶式及壶铭都有一定的寓意,壶铭辞义既切壶、切茶,还蕴含一定的哲理,读来优美隽永,意境万千,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在此均得到了升华。品读曼生壶铭,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文学风韵。

    03/06
  • 庄玉林亭方壶紫砂作品鉴赏(周竹亭陶刻)

    亭方壶,庄玉林以原矿底槽清作胎,成色温润,造型上吸收了古代园林的意趣,壶身彷如一古亭,壶身由周伯其之子周竹亭陶刻,刀笔细腻,将茶禅融为一体,尽显方器之美、文人壶之韵。

    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