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不同时期窑火的烧成特征
在紫砂发展历史中,烧成用的窑炉和燃料几经变化,最早使用且使用时间最长的是龙窑,羊角山紫砂古窑就是一条宽1米左右长10余米的龙窑。龙窑所用的燃料是茅草、松柴,一直到1957年,龙窑才被倒焰窑代替,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
在紫砂发展历史中,烧成用的窑炉和燃料几经变化,最早使用且使用时间最长的是龙窑,羊角山紫砂古窑就是一条宽1米左右长10余米的龙窑。龙窑所用的燃料是茅草、松柴,一直到1957年,龙窑才被倒焰窑代替,倒焰窑的燃料是烟煤。
张萍,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优秀青年陶艺家,1987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制壶世家,在泥条的拍打声中成长。 受何道洪大师指点,在学习前辈作品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坚持纯手工制作,方器、光器、绞泥等方面各有所长。
这把浪沙壶,选用原矿紫泥制成,紫中微红,沉稳端庄。壶腹、壶盖精妙的绞泥装饰工艺,盖为双层,故内里不显绞泥痕迹,壶腹绞泥内里可见。所绞花纹若木纹充满自然气息,若图腾释放神秘魔力,若海中砂粒经波涛淘洗,留下无数岁月痕迹……
作品壶,不管是新手,还是高师,他们的作品应该是有收藏价值的。至于选择的标准应该有两个,一是看作者的品德,二是看自己喜欢不喜欢。品德不好的作者,恐怕他的作品也不会给更多的人美感,而更多的人不喜欢,升值的空间也就不大了。至于不喜欢的东西,收就更无益了。当然,兴趣是虽着知识提高的。发现美,发现精品需要自己多提高自己的修养。
说到开壶,有些人并不讲究,认为茶壶拿回来开水冲淋烫洗一下就可以了,第一时间煲水冲茶,享受适意。这种如同买了新衣服,赶紧套在身上的迫切心情我理解,但个人认为新壶还是很有必要经过专门的程序开壶的。
他是文人中最懂得制壶的,他是制壶者中最有文人气质的,他的作品经久耐看,他的作品让人深思,他的作品更有令人平心静气的效果,而他离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亦不远矣,我们欣赏的不仅仅是其独特的个性,也欣赏他对文化的品读,他便是文人紫砂的传承者——王涛。
原本小煤窑朱泥开采出来,极少单独制壶,由于小煤窑朱泥粘性很强,很多都是直接加到普紫泥或者清水泥里面,增加泥料的粘合性。我们今天很少能看到小煤窑朱泥的老壶,这是最主要的原因了。
徐伟强老师这把小竹段壶,选用原矿青段泥制成,色泽青灰很是端庄清逸。壶身以竹为主题,320cc的壶体大小得宜。 竹段身筒饱满有节,刻划细致,竹节处阴阳凹凸分明,壶体为圆竹筒,壶肩修平,圆形平嵌盖略略隆起。流把钮皆为竹节构成,弯折有力,盖身贴塑竹叶,脉络清晰,风竹宜人。 徐伟强老师底蕴厚重,此壶细节刻画到位,仿生精妙,竹有清谷,以此壶泡茶茶汤必清泽润喉,甘醇生香!
盛英杰(2013年国工),十七岁入门就拜研高鲍利安大师为师,并于2000年得大师蒋蓉的真传,经大师点拨盛英杰很快抓住了制作花器的要点,其作品形、神、气、态兼备,装饰恰到好处,2008年盛英杰在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创建了自己的盛陶轩工作室,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为她亲笔提词。其作品以砂料,造型,工艺三要素深得海内外人士的喜爱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