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制作中的雕塑手法

    据周高起《阳羡慕茗壶系·神品》记载:“陈仲美,婺源人,初造瓷于景德镇。以业之者,多不足。成其名,弃之而来。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锼迭刻,细极鬼工。壶象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

    12/10
  • 紫砂壶制作之陶刻技法

    陶刻是紫砂陶以及陶瓷中应用最广泛的装饰方法。最初是用来落款,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刀、金属刀刻上款识,后演变为装饰。

    12/10
  • 紫砂壶制作之描金技法

    紫砂壶描金是紫砂壶装饰中具有挑战性的工艺,描金大致可以分为几种。

    12/10
  • 紫砂壶制作之绞泥技法(绞胎手法)

    紫砂陶中的绞胎出现,约在清中期。木纹加彩紫砂盖碗,高6.7厘米,口径1.3厘米,由常州市文物商店收藏。该碗用黄黑两泥绞成自然纹理,黑黄相间似木纹,再彩绘纹饰。

    12/10
  • 紫砂壶制作之剔红技法

    该壶身呈四方形,圆口有盖,与扬州出土的时大彬壶形制相似。壶腹两面锦地开光,一面雕松树、仙鹤,松下一老者倚石案而坐,有小童捧壶旁侍,左边置有茶炉,远景有山峰、浮云;另一面雕两位老者游山的情景,一位握杖,面向山上,另一位手指山石上的灵芝。

    12/10
  • 什么是宜兴紫砂壶中的镂雕手法?

    早在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制作黑陶就已盛行镂孔装饰,有方孔、圆孔、扁孔、三角孔、菱形孔以及各种形状的镂孔,其排列方试多种多样。

    12/10
  • 宜兴紫砂壶中浮雕的运用手法

    宜兴陶器外销欧洲及对西方的影响历史记载并不充足,而大批欧洲仿宜兴的陶器正好印证欧洲陶工对中国炻器的不同程度的回应。早在1667年,即(清康熙六年)荷兰德尔夫特已出现宜兴仿制品。

    12/10
  • 宜兴紫砂壶中泥绘的使用

    泥绘是用毛笔蘸十分稀薄细腻的泥浆在紫砂半干的坯体上作画,有单色的,也有两种以上色彩的。

    12/10
  • 什么是紫砂壶装的胎中加砂?

    此种方法通常是将生砂或熟料加工成颗粒大小、目数相同的颗粒,装饰在不同色彩的紫砂壶上。在加工泥料时,掺入泥料里加工亦可,也可打泥片成型后,撒在胎上,嵌入胎中,经烧成后有点点色彩,有疏有密。此种紫砂装饰方法烧出的作品朴实、自然。

    12/10
  • 镶嵌工艺在紫砂壶中的几种手法

    此外还有一种与螺钿镶嵌相似的镶嵌工艺,所用材料均为不同颜色的泥料。在制作成半成品的壶体上,随意或按设计要求刻出一些凹槽,再嵌入一些壶体不同颜色的泥料,然后加工平整。也可以同时几种泥料并用,或再加上一些其他装饰以丰富紫砂的装饰效果。

    12/10
  • 包锡在紫砂壶装饰中的使用

    据《阳羡砂壶图考》载:“坚,字石梅。清嘉道年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能画兼长人物花卉,工鉴赏,多巧思,砂胎锡壶是其创制。著有《壶史》一册。”

    12/10
  • 什么是炉钧釉紫砂壶?

    《南窑笔记》载:“炉钧一种,乃炉中所烧,颜色流淌中有红点者为佳,青点次之。”从传世宝物看,雍正朝的炉钧红蓝相同,釉面流淌大,色泽以红为主,乾隆朝的炉钧釉面流淌小,以蓝点见多。

    12/10
  • 什么是紫砂壶中的珐琅彩和粉彩?

    紫砂壶中的粉彩装饰,明显地受到瓷器装饰的影响,早期的紫砂壶粉彩装饰,多为花卉,颇艳丽,制作工整。这类壶多销往国外,以迎合国外买主的需要。具体的外销时间可能为雍正至乾隆年间。

    12/10
  • 好工,好料,好型!值得您拥有一把!

    壶体敦厚饱满,曲张有致,气度浑朴大方,雕刻工艺娴熟,信手拈来,气畅神怡,实为不可多得之珍品。

    12/09
  • “吕氏绞泥”的嫡系传人:吕俊杰

    中国美术馆题为“紫砂俊杰”的展览,一为讴歌紫砂的美好品格,作者深爱其泥中君子的俊杰品性,二为展览作者为“吕俊杰”,取俊杰之名笃求俊杰之实。展览作品皆为作者倾心力作,神追传统,型取原创,意法天然。展览作者开胸放胆,无拘无束,作品或为合作,或为独创,全面展示作者的坚实艺术功底和独特艺术性情。

    12/09
  • 紫砂新秀江晓燕的陶艺人生

    传统文化是传统艺术的灵魂。宜兴紫砂有五色土之称。五色土是中国典型的传统文化五行的体现。紫砂壶承载了传统文化的历史!守望传统是要有耐心的,是要有殉道精神的。

    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