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实力派袁小强【宝菱】
袁小强,2017年国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袁小强,2017年国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中国的茶文化流传多年,寓意深刻,一瓯一叶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冲茶,泡茶,喝茶这样的日常行为了。有些讲究,有些礼仪,就藏在举手投足之间,如果不知道,分分钟暴露自己的无知和没礼貌。
绿泥,一因其产于黄龙山,二因其原矿呈淡绿色,故称本山绿泥,是根据产地和原矿色泽命名的。绿泥产于丁蜀镇中央地带的黄龙山矿区,是本山段泥中较为优质的泥料……
范泽锋,又名哲丰,字文成,1976年生于陶艺世家,2018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师从省大师范伟群、高工张庆臣、国大师鲍志强。1993年于江苏省丁蜀职业学校紫砂工艺专业班学习毕业。作品以光素精雕艺术见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屡获大奖。
陈国良,男,1954年生于江苏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研高大师何道洪学艺。制壶严谨,作品颇具个性,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江建翔、季益顺、施小马)。
精选原矿老红泥作胎,泥料珍贵,色泽柔和,有着历经岁月而产生的自然包浆,尤为出众。壶身呈扁圆筒型,饱满丰腴。通身装饰的“寿”字运用的是宫廷器手法,每个字各有千秋、字体各异,浮于壶面,不仅立体感十足,更具有官窑瓷器的特点。
此壶采用了原矿段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30cc,壶体为菱花式造型,壶身略成扁圆状,盖为厚实的平盖,从整体上看与整个壶形更显协调,器身由极精简的线面组成,流线丰满光润,桥型壶钮向下发散开去,布满全壶。壶体局部结构与鲜明的棱线相衬,柔中见刚,刚柔相济,且相得益彰。整器线型流畅,盖与口互换吻合,分毫不差,经烧成后不变形,确非易事,成壶精致到位,工与技艺严谨,不愧为筋纹大家之杰作。
紫砂由于所含化学成分的差异,又因在烧制时温度的不同、窑内气体含量的不同,在壶体表面形成形状、面积大小不同的色斑状,多为黑色。其出乎寻常的颜色变化被称为紫砂的窑变,紫砂窑变为精妙绝伦的紫砂工艺增添了一份魅力。
储集泉,男,1954年出生于宜兴,2007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三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承高丽君、范洪泉二位花货名师,期间曾得花货大师朱可心青睐指点,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融诗、画,融于一体,面目一新的紫砂花货绘雕装饰新风格。这种个性鲜明的创新举措,得到业界认同,并为藏界所注目。
蒋蓉(1919- 2008),别号林凤,江苏省宜兴市川埠潜洛人。1995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蒋蓉11岁随父亲蒋鸿泉学艺,1940年由伯父蒋鸿高带至上海制作仿古紫砂器,曾为虞家花园设计制作花盆,擅长制作花塑器,被尊为“紫砂七老”之一。
姚志源,号山头上人,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男,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人,随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学艺。作品以光货入手,更擅长花货及雕塑。
很多壶友说,买了好几把壶,都是壶身很光滑,但是在到接近壶口的位置有圈或多或少的划痕,能看到明显的颗粒感爆出,另外摸起来也有点毛,这是怎么回事情?也太巧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