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名家力荐|陈洪平·融古铸今开合创新

    陈洪平,195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市潜洛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事紫砂。1983年参加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进修,2000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紫砂中青年陶艺家”荣誉称号。

    10/12
  • 读紫砂壶|鲍仲梅·紫砂金银之“贵”

    鲍仲梅,1944年生,擅长错金银工艺,将金、银丝(片)镶嵌于紫砂器上,采用雕、镂、刻、塑、堆、填等多种手法,或再施以珠宝玉石等材质,赋茗壶以异彩奇珍,别具一格。与其妻施秀春合作,创制以金银丝镶嵌的紫砂壶,为紫砂陶艺开创了新的装饰技法。

    10/12
  • 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华健《童戏四方(寒越铭)》

    华健,男,1964年5月生于陶都,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982年进宜兴紫砂厂,师承国大师顾绍培、省大师刘建平,从事紫砂工艺创新制作,善制各类紫砂器皿,尤擅长方器造型的设计制作,紫砂全手工制作技艺功底不凡,属同辈艺人佼佼者。

    10/12
  • 鲍仲梅《如意壶》镶嵌工艺的标杆性人物

    此器采用嵌银丝工艺,精选原矿老红泥作胎,观之柔美动人,摩挲起来更是如触凝脂,予人沉静淡雅之感。壶身上敛下丰,提捏起来轻盈可手。弯流挺出,与壶身形成优美的夹角,飞把壶柄同样外延,甚是可爱。壶盖、壶肩镶嵌的银丝如意纹高出壶面,立体感十足,并与老红泥有着强烈的色调对比,既体现了物象的精神,也展现了紫砂陶的装饰美感。壶钮、壶肩同时嵌以莫桑石,高硬度使它不宜被刮花和开裂,能长久保存。

    10/12
  • 紫砂远销海外,欧洲油画中亦曾出现它的身影

    今天的人们很难想象,倘若明朝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没有发下那一道圣谕:罢造龙团,采茶芽以进贡,其后的紫砂热潮还会否出现?

    10/11
  • 17件紫砂瑰宝【稀世珍品】遗落东瀛

    日本因深受中国影响,而发展出自成一格的饮茶文化。宜兴紫砂输入日本,始于江户时代。那时明朝中国的散茶撮泡法和功夫茶道传入日本。由此,在隐元隆琦和柴山元昭“卖茶翁”的推动下形成了日本的煎茶道。

    10/11
  • 寿珍壶闻名世界的秘密是什么,关键部位决定一切?

    程寿珍晚年的三款壶都非常出名,除了形制之经典,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寿珍流」(壶嘴)。

    10/11
  • 百变紫砂,惟妙惟肖!原来这些都是紫砂做的!

    紫砂自明时被用来制壶以后,流行于世、声名渐隆,而此后名家高手辈出,更是让紫砂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10/10
  • 袁小强-浅谈“石铫”与“石瓢”

    石瓢壶是紫砂传统经典造型。溯源历史,有相关资料和实物佐证,当在清代乾、嘉年间,历代名家制作较多,但每人风格各异,其品种主要有高石瓢、矮石瓢、子冶石瓢。

    10/10
  • 紫砂壶的名字命名原来是这样的规律,不看不知道

    紫砂壶的命名方法有象形法、引申法、用典法、拟人法和装饰法,以前两种最为常用。

    10/10
  • 上世纪90年代高价成交的精品紫砂,看早期紫砂拍卖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伴随着宜兴紫砂在港台及新加坡等地的盛行,香港苏富比、佳士得两家公司已上拍紫砂。限于紫砂器的年代鉴定和存世数量的影响,每次上拍的数量非常有限。

    10/09
  • 中青辈实力派、吴东元【如意】

    吴东元,字半丁,1972年生于蜀山,2013年国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银奖得主。自小习文弄墨,喜爱紫砂陶艺,随叔叔吴群祥研究紫砂工艺技法。多年以来,悉心钻研紫砂工艺技法,创作思路宽阔,富于变化,研制作品端庄典雅,线条流畅,工艺精巧,并喜爱陶刻,代表作有《四灵》系列,《大地与生命》系列,颇受壶友们的喜爱。

    10/11
  • 速看!一篇文章提升你紫砂艺术的鉴赏水平!

    每个爱壶之人,都希望遇见精品紫砂壶,可能我们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去追逐百万、千万的紫砂茗壶,但是我们的欣赏水平、层次要不断提高,要达到的水平。

    10/08
  • 精品紫砂壶鉴赏|吴东元·三足乳

    三足乳,以景舟经典作品“三足乳鼎”为灵感,改以更为沈稳柔和的造型……

    10/08
  • 紫砂壶名家力荐|储集泉

    储集泉,1954年出生于宜兴,师承高丽君、范洪泉二位花货名师,期间曾得花货大师朱可心青睐指点,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融诗、画,融于一体,面目一新的紫砂花货绘雕装饰新风格。这种个性鲜明的创新举措,得到业界认同,并为藏界所注目。

    10/08
  • 高工周伯娟绞泥代表作《高御带》

    周伯娟,1968出生于陶艺世家,2016年高工,师承国大师曹亚麟、省大师杨勤芳及实力派巨匠丁亚平,擅长绞泥,被业界称为“秘色绞泥技法第一人”,“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2012年正式拜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

    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