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祥云《思源》何道洪壶艺风格
惠祥云, 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惠祥云, 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许艳春,1965年出生于宜兴,2007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系陶瓷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荣获宜兴市政府授予的“青年科技英才”称号。2011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荣获“第五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仿鼓是紫砂经典器型之一,线条简洁流畅,婉约自然。精选原矿紫泥为胎,色泽沉稳,与壶型相谐。壶腹微隆,口盖沿子母线吻合,壶盖向上微鼓,盖上塑扁圆钮,短弯流胥出自然,出水流畅,耳形把与壶流前后相谐,气韵极佳
顾道荣,1937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师从七大老艺人之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现顾道荣老师已是花器大家,多年来吸取前辈艺人之艺术精华,开创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佳作层出不穷,尤以花货见长,形象逼真、寓意深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此为老壶,运用原一厂老黑料作胎,泥料极其珍贵,深沉朴茂,古味浓厚。壶身似被利斧斩断的梅桩,流、钮皆仿梅枝设计,与壶身相呼应,其上分布若干梅花、细枝。壶把一段竹节由下而上延伸,流出飘逸的竹叶于壶身,与斜对角的梅花遥相呼应
紫砂壶与其他艺术品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实用性很强,如果难“用”,“艺”也就没有了生命力。一般的选壶者都很注重壶身要周正匀称,口盖要配合得当,流、把、钮要在同一轴线且端正不偏,“明接”要续出自然....作为入门者,一把壶的状态好不好,看哪里呢?
同一个作者制作过几件相同的紫砂壶,是正常的,即使器形、纹饰有局部性的细小差异,也是正常的。这与紫砂壶制作工艺有关。原来紫砂壶的制作并不像一般人所认为的那样是一把一把地制作,而是同一种壶式同时制作五六把。
惠祥云,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此款【黑粗砂石瓢】 ,大小合适 ,把石瓢的骨力、挺拔表现的非常到位。这种黑粗砂料是惠大师独家配制的老料(市面上没有),好的泥料就像一把壶的皮肤!
顾道荣,1937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师从七大老艺人之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现顾道荣老师已是花器大家,多年来吸取前辈艺人之艺术精华,开创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佳作层出不穷,尤以花货见长,形象逼真、寓意深刻,技艺精湛,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
八方提梁,是一款大气古朴的壶型,这款作品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设计上空间明快,虚实和谐,提携舒适,线条柔和,使整体造型更加雄浑肃穆,八方壶身,壶肩过度温婉,肩线转变有致,壶底内收,更显雄壮威严,提梁挺立有感,做工精湛,壶韵内敛,是实用和把玩的佳品。
该壶以原矿黑泥为胎,将花塑器与石瓢造型相结合,构思巧妙,想象合理。壶身如石瓢造型,过渡平稳,圆润丰盈,短弯流胥出自然,流基一侧探出桃枝,并贴塑桃叶、果实。
此壶为徐达明大师以传统石瓢为原型,融入自身领悟,加以创作,制于癸酉金秋(1993),运用原矿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外如碧玉。壶形上敛下丰,壶身呈“金字塔”式重心下垂,三角形壶体微丰,直流圆口,三角形把,壶底扁圆型三足托起壶身,压盖式壶盖,盖上一顶桥钮。通身采用镶嵌泥工艺装饰,绘以梅花点点,观之似有暗香袭来。
鲍志强,字乐人,男,1946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
沈建宏,男,1973年出生,绝对的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1996年师从任卫国在紫砂一厂学习雕塑、茶壶,经过多年刻苦,成为新生实力派陶艺家,所制作品以花器为主,尤擅供春,被称为“供春王子”。沈建宏老师这把《菩提供春》壶,采用了原矿段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40cc,此款供春壶不但有裂断树皮的影子,亦有石头坚硬的外壳,形如老树疙瘩,瘿节为壶钮,枝梗为柄,短流,底随形内凹。造型浑圆敦厚,古朴雅拙,器身仿树皮褶皱,树形壶把与壶嘴,两者对称相应,特色之处在于壶钮,形如石雕,奇形怪
葛陶中,男,1957年出生于陶都,1976年进厂接受高工李碧芳老师启蒙,壶坛宗师顾景舟关门弟子,师从研高沈遽华学艺,从事紫砂创作,技术全面、制作精良、富有个性,不断探索紫砂陶之精华,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来表达其艺术效果。采用了原矿墨绿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20cc,此壶是葛陶中与妻子李惠芳合制的一款作品,90年代中期作品,此款金瓜造型憨胖,敦实厚重,沉稳有力,一般金瓜壶皆为树立的金瓜造型,而葛陶中定要以最淳朴自然的造型制成此壶,所以取材于瓜地里还未摘下的金瓜,藤蔓卷曲,叶片丰腴,虫儿栩栩如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