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名家汪寅仙『束柴三友』

    汪寅仙,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 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随朱可心学习研究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擅长制花货。 壶身由束起的松、竹、梅干组成,壶腹以竹皮捆绑成型,接合巧妙,姿态各异,粗细有别,俨然一股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划仔细,自然夹置;竹枝硬是在束缚中高出一节成钮;壶盖与身合融,宛若天成;梅枝自然生长

    02/08
  • 紫砂壶名家惠祥云作品《仿鼓》

    惠祥云,男,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此壶采用了原矿大红袍朱砂,壶容量为300cc,此器端庄大方,沉稳内敛。壶身扁圆,蓄势待发,矮直颈,壶盖向上鼓起,口盖吻合严密;圆珠钮、短弯流、出水流畅,耳形把敦厚肥大,握手合适。盖款『惠祥云』

    02/08
  • 紫砂壶名家严强作品《鸣远松段》

    严强,1973年出生于宜兴,中青实力派中擅长全手花器制作的佼佼者,2016年助工,1989年从事紫砂行业,师承花器大家江建翔,得其真传,一贯追求紫砂传统技法与现代艺术的精美结合。其设计的作品,生动有神,古意野趣,是自然生命与艺术生命共存的作品,被称为“凝固的诗,无声的画”。近几年,创作的花器作品在各大拍卖行屡次走高,深受花器藏家追捧。 此壶造型为一截松段,钮、流、把皆做松树枝节,结构严谨,比例合理,搭配的恰到好处,壶面为树皮斑驳的纹理,壶钮更是巧取松节一段,似与流、把相连,并以松针装饰,极其逼真,

    02/08
  • 国大师、曹婉芬【大彬僧帽】典藏

    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善制花器,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

    02/08
  • 薄胎精品!国大师陈国良《宛碟》

    此壶为陈国良大师自藏,全手制作,薄胎工艺。整壶扁而不塌,肩呈水平样式,流、把均自壶肩处自然胥出,工艺难度极大,精、气、神俱佳,让观者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平盖上一宝珠钮,盖面饰以一细线,气韵流畅。壶底陶刻“一壶茶 高山流水 琴三弄 明月清风”。原矿紫泥作胎,泥料极佳,配以精良的做工,造就一款传世精品。

    02/06
  • 紫砂壶名家高湘君『风卷葵』

    高湘君,1957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先后师承高工李碧芳,省大师谢曼伦,作品在集承师传统和花器基础上,力求新创毅和创新,对紫砂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善制光素器、花器等多种器型,尤擅竹器。原矿紫泥所制,多年陈腐,色泽润亮有光,充满岁月沉淀之美。壶盖、壶把、壶嘴形似锦葵,与壶身浑然一体。造型简洁明快,曲线顺畅自然。壶钮仿若锦葵花之蕊,壶盖若锦葵之残瓣落英,壶把若锦葵弯曲之茎杆,筋纹细节刻绘传神。整个壶身观之若风卷残云

    02/06
  • 紫砂壶名家郑剑锋作品《幽篁》

    郑剑锋,197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2015年高工,1992年进紫砂工艺厂,拜当代壶艺高手,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为师,同时,又得高丽君老师的指教,现为季益顺壶艺流派的优秀传人,当选为“十二紫砂之星”。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20cc,此款造型算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一款清新雅致的花货,这款竹节则更显得纤秀、俊逸,壶身造型均匀而苍劲,这也契合了竹的自由和清高,竹节部分的边缘略宽,更逼近竹的真实形态;壶嘴、壶钮、壶把的竹节造型也相对更修长细腻,显出一番仙风道骨之韵味,壶盖上的竹叶贴花和七星瓢虫如

    02/06
  • 紫砂壶名家孔春华作品《中国印》

    孔春华,195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陶艺世家,2017年高工,当代紫砂名家,1992年调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创新设计,1990年与姐弟推出“孔家壶”品牌,2005年入编《世界名人录》。印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古代权力地位的象征。此器以印为题材,故名《中国印》。壶身呈筒,修长俊逸,自壶底伸长至壶肩,线条流畅,切面干净;壶肩边角清晰,坡度平缓,压盖吻合严密,与壶身呈阶梯状,层次分明,视觉效果强烈;盖上以两条酣卧的蟠龙为的子,雕琢细致,犹如玉玺,气势逼人;方形流把线条明快,更添淳厚质感。运用绞泥

    02/06
  • 国大师、汪寅仙【束柴三友】典藏

    汪寅仙,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3年 第三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随朱可心学习研究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擅长制花货。

    02/06
  • 传世名器!!凌锡苟『圣桃』

    此器以桃为题材,各部位协调搭配处理,十分精妙!壶身如同一个硕大的桃子,饱满丰盈,直颈、壶盖如同一颗小桃子,盖上贴塑桃枝桃叶,以泥塑桃子为壶钮,与壶盖、壶身相应;壶嘴处刻绘桃花花瓣形状,以桃枝做半提梁,如同自然生长而成,自壶把左右两侧及底部均有嫩枝攀沿至壶身,枝上桃叶桃子自然分布,十分生动!

    02/06
  • 省大师徐元明精品作【全手云龙(薄胎)】

    徐元明,号远明,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从王振国、陶艺大师徐汉棠,他的紫砂艺术,超凡脱俗,尤以松,竹,梅见长,所制之品灵动而富有活力。显然从传统中来,又自然的渗透着创新气息,又从自然生活中提取美的元素,加以个人的理解创新,使得每件作品栩栩如生,深入人心。

    02/06
  • “藏泥翁”惠祥云作品《五蕴壶》

    此壶呈五瓣花形,直流、耳把、挖足,嵌盖上钮随身形,亦为五瓣花形状,口盖衔接紧密;把、流有力,线条流畅且富于变化,端握舒适;壶盖到壶身,每一处转折明确,线面分割清晰,筋囊工整匀称;原矿文革黑纱泥作胎,施以调砂工艺,透气性佳。

    02/06
  • 顾景舟关门弟子—葛陶中【门神】

    葛陶中,1957年出生于陶都,1976年进厂接受高工李碧芳老师启蒙,后为壶坛宗师顾景舟关门弟子,技术全面、制作精良、富有个性,不断探索紫砂陶之精华,充分利用紫砂泥土的特性来表达其艺术效果。 此款【门神】是依据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文化,作者用‘门栓’点明主题很是高明,此款门神为葛陶中孤品!

    02/06
  •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徐达明『石瓢』

    徐达明(1952—2016),2008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长子。他设计创新运用多种材质与紫砂相结合,表现紫砂新语言,体现了远古传统文化的雄气与江南细工的融合。

    02/06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乐人石瓢》

    鲍志强,字乐人,男,1946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

    02/02
  • “孔家壶”绞泥装饰,纹理自然《中国印》

    印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古代权力地位的象征。此器以印为题材,故名《中国印》。壶身呈筒,修长俊逸,自壶底伸长至壶肩,线条流畅,切面干净;壶肩边角清晰,坡度平缓,压盖吻合严密,与壶身呈阶梯状,层次分明,视觉效果强烈;盖上以两条酣卧的蟠龙为的子,雕琢细致,犹如玉玺,气势逼人;方形流把线条明快,更添淳厚质感。运用绞泥装饰,纹理自然,色彩鲜明。此壶由著名陶艺家李卢春(号逸舠)陶刻,壶腹底部刻“丁酉年夏月逸舠书并铭”,壶底刻篆体“厚德载物”,整器犹如一枚印玺,尊贵万方,工艺超凡,非一般方器可比,深具收

    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