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徒弟—吴群祥《小传炉》
吴群祥,1954年生于宜兴,2012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1972进紫砂工艺厂,启蒙大师乃当今壶艺大师吕尧臣先生,且深得顾景舟大师赏识,得以入室拜师,并得其真传。主修陶瓷造型设计,其作品造壶艺风日趋成熟,风格鲜明,讲究线条流畅和谐,形体比例协调恰当,气势凝重而端庄,色泽深沉而朴茂,工艺精巧而大方,每有新品问世,必为世人青睐珍藏。
吴群祥,1954年生于宜兴,2012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1972进紫砂工艺厂,启蒙大师乃当今壶艺大师吕尧臣先生,且深得顾景舟大师赏识,得以入室拜师,并得其真传。主修陶瓷造型设计,其作品造壶艺风日趋成熟,风格鲜明,讲究线条流畅和谐,形体比例协调恰当,气势凝重而端庄,色泽深沉而朴茂,工艺精巧而大方,每有新品问世,必为世人青睐珍藏。
徐汉棠,1932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 第四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顾景舟学艺,1955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60年3月随同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姚志源, 号山头上人,1971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制作技艺传承人,随母亲国大师汪寅仙学艺,陶刻师承国大师谭泉海。作品以光货入手,更擅长花货及雕塑。
此为老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运用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极其珍贵,使其润如玉石。壶身为圆角方柱体,口呈圆形,短坡颈。三弯流、方把、桥钮、圈足均方中见圆,巧妙延续。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无论整体或局部造型皆可见方中寓圆之意,有如天地方圆,和协统一。
高旭峰,男,优秀青年陶艺家,1970年生于宜兴制壶世家,“七大老艺人”王寅春外孙,1986年进紫砂培训班学习制壶,198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1996年师从花货大家江建翔、谈跃伟,在制壶技法上也曾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指点,作品深受紫砂收藏者喜爱。
范大生紫砂的一座高峰 紫砂街 2017-12-16 16:18 人们常常用“第一”数量的多少来评论一个人的贡献。当然,这一个个“第一”有主观的努力,有历史的机遇。但只需那“第一”对社会有价值、有意义,便值得我们去研讨,并给与历史的文化的评说。在范氏家族的家史中,在紫砂史上,范大生都是一座高峰。他有“三个”值得大书一笔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第一”。大生1910年“南洋劝业会”纪念奖章代表紫砂第一奖上海世博会圆了中国人的百年世博梦。1910年4月中国尝试举行一次“世博会”——第一届南洋劝业会,和世
壶身由姚志源刻绘“清风明月,近水远山”,落款“志源铭于古阳羡”,底款印章『汪寅仙』,此《双竹圈公道杯》,汪大师一生仅做过此一件,孤品,有眼力的藏家绝不容错过。
《均玉壶》为老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运用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极其珍贵,使其润如玉石。壶身为圆角方柱体,口呈圆形,短坡颈。三弯流、方把、桥钮、圈足均方中见圆,巧妙延续。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无论整体或局部造型皆可见方中寓圆之意,有如天地方圆,和协统一。
徐汉棠,1932年出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 第四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顾景舟学艺,1955年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宜兴紫砂工艺厂前身),1960年3月随同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王秀局, 2016年国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2015年全手工大赛一等奖得主,师从省大师邵顺生,擅长方器制作,对圆器、塑器、筋纹器制作也有一定研究。 王秀局是一个在方器上面极有悟性的陶手 , 作品一直都很有硬朗的气质!
顾治培,1949年生于江苏宜兴,2010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现代著名紫砂壶艺人、陶瓷艺人,1985年起从事紫砂雕塑创作,尤以紫砂微雕作品见长,后从事壶艺创作。
周志君,1965年生于宜兴,祖辈从事陶瓷手工业,2014年高工,86年进紫砂工艺厂,师从其岳父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字号:乐人),和鲍志强大师女儿鲍燕萍(高工)是夫妇,在鲍志强大师的艺术指点和影响下,娴熟地掌握了紫砂制作的技巧,并在创作和设计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作品气度雍容大方、书卷气浓郁。
倪顺生 ,1938年生于宜兴,2008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俞国良第三代传人。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朱可心大师,亦得裴石民先生指点,学徒时风卷葵考试第一名,擅长花器全手制作。
徐汉棠, 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97年 第四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师从顾景舟学艺, 1960年3月随同师父顾景舟一起进紫砂研究所专事设计和创新,1975年进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深造,1984年进宜兴紫砂工艺二厂任总工艺师、紫砂研究所所长。
关于『紫砂的刻绘』,散发着文人气息,有着含蓄却又潇洒的美感。而『通刻』顾名思义,就是遍及壶身的刻绘,有些类似画派中的过枝、通景,但是又不大相同,总体布于壶身,延至壶盖甚至壶底,不是常见的布局,却显现出独特的审美和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