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井栏』
鲍志强,字乐人,男,1946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
鲍志强,字乐人,男,1946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6年 第五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 首届),1959年进厂从师谈尧坤、范泽林学习陶刻,1962年又转师老艺人吴云根门下学习制壶技艺,1965年得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先生教泽,从事陶刻创作,善设计制陶,尤擅陶刻装饰。
热爱传统艺术品的人,大概是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看东西”的机会的。小编在此将散见于各场次,因为分散而容易被忽略的精品紫砂器集中到一起,好让您集中欣赏。顾景舟、陈鸣远、杨季初……大家的作品总是百看不厌,值得细细揣摩。
紫砂艺术,直至整个工艺美术里的诸多美感都是通过形式开显出来的,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一一传递给受众。这种视觉上的形式美究竟与艺术家的创作本性有怎样的关系?
高旭峰,男,优秀青年陶艺家,1970年生于宜兴制壶世家,“七大老艺人”王寅春外孙,1986年进紫砂培训班学习制壶,198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1996年师从花货大家江建翔、谈跃伟,在制壶技法上也曾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指点,作品深受紫砂收藏者喜爱。
王秀局,1976年生于宜兴,2016年国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金奖得主,2015年全手工大赛一等奖得主,师从省大师邵顺生,擅长方器制作,对圆器、塑器、筋纹器制作也有一定研究。所制作品逐步提高,加之对生活、对美术的理解,逐步形成独特鲜明的个人风格,简洁典雅,形神兼备、线条舒展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功底扎实,选料精细,以严谨的制壶风格,朴实的为人深受壶友喜爱。
在悠久的紫砂器发展史中所记载的第一件作品——供春壶,就是塑器,也俗称花货。这件作品是完全以捏塑的手法做成,它以古老的银杏树瘿上的疤节塑成型,壶嘴和壶把就像自然生动的枝梗,舒展自若,壶体上七凹八凸的纹理生动别致……
袁小强,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曾受到何道洪,徐秀棠大师亲力指点,拜丁亚平为师。梅花周盘壶型暗合太极之意,大开大合,有形而无穷,拓宽视野,开阔心胸,任尔大风大浪,我自巍然不动,方显智者胸襟。
养壶,其实是很多紫砂壶爱好者的最大乐趣之一了。壶经过不断地泡茶,冷热交替,手掌摩,茶汁浸,壶本身的石英砂等物质会不断产生变化,一般三个月内外观就会有一些效果,数年后温润如玉,煞是可爱。
沈龙娣, 2012年高工,曾获宜兴市“心灵手巧”活动一等奖,1986年师承徐汉棠大师学习传统工艺全手工技法,201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期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奖,得到收藏家一致好评,陶刻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旭峰,男,优秀青年陶艺家,1970年生于宜兴制壶世家,“七大老艺人”王寅春外孙,1986年进紫砂培训班学习制壶,198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1996年师从花货大家江建翔、谈跃伟,在制壶技法上也曾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指点,作品深受紫砂收藏者喜爱。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范泽锋,又名哲丰,字文成,1976年生于陶艺世家,2013年高工,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首届“景舟杯”金奖得主,师从省大师范伟群、高工张庆臣、国大师鲍志强。1993年于江苏省丁蜀职业学校紫砂工艺专业班学习毕业。作品以光素精雕艺术见长,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屡获大奖。
周桂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周桂珍老师的这把《三足龙环》壶,采用泥料为原矿黑泥,壶容量为300cc,此壶色泽沉重,深沉内敛。
茶垢和茶锈,经常喝茶的我们往往分不清,大多数人以为茶锈和茶垢是一个概念,其实不然,这两者在生成过程中是有先来后到的。首先需要了解两个名词:茶锈和茶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