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器!惠孟臣传人惠祥云《惠泉》
惠祥云,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惠祥云,1968年出生于宜兴制陶世家,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李寒勇,1974年生,1991年入紫砂工艺厂,历经严谨的基础训练,善于手工筋纹器与大度光器紫砂传统之创作,筋纹器作品节奏有序,纹理精巧,逸趣率真,光素器作品线面流畅,口盖严密,古朴端庄,2004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使其创作思路更深遂辽阔,作品妙筑屡出,可谓是中青代之紫砂传人。
范伟群,男,1970年生于宜兴,2012年研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师承吴同芬、国大师徐汉棠先生,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在大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教导下,在紫砂工艺的制作技法和创作手法上有了更大提高,光素器、花塑器、筋纹器样样精通。此壶采用了原矿段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380cc,此壶,以菊花为原型,通过巧妙构思和精心制作,以菊花为壶钮,所呈现出来的造型新颖别致,比列协调,给人以温和细腻之感。壶体如一朵夺目的菊花相垒而成,和谐精美。壶嘴、壶钮、壶把皆光滑劲爽,犹若菊花的根茎,形象精致。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958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在紫砂名人王寅春门下习艺,学习紫砂成型的基本技法和知识。1961年,得“紫砂泰斗”顾景舟的悉心指导。她的紫砂作品大气、豁达、洒脱中也蕴含着女性的秀丽与和美。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惠祥云,为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自幼随父亲学习制壶,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还是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精美绝伦,没有丝毫粗制滥造的痕迹,具有较强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明代是紫砂壶的初创时期,清代是紫砂壶的发达时期。因为有关紫砂壶的著述、文献及出土发现的实物较少,加之历代名品仿制较多且仿制水平极高,故断代较难。明代的紫砂壶跟清代以及民国时期和现代的紫砂壶有很大不同,这些不同可归纳为规律性的大致如下:
明针功夫,是指用光滑的器具(主要是塑料板、牛角片)在成型生坯表面进行刮压处理的工艺。明针的作用,影响的不仅仅是壶的做工是否精良,对壶的烧制效果以及成品的泡养效果都会产生明显影响。无论从艺术性的角度还是从实用性的角度,明针的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惠祥云,明代制壶大家惠孟臣第十五代传人。后得多位紫砂名家指点,根底扎实,工艺突出,对紫砂有着很深的感悟,被藏家称为“民间紫砂大师”。其作品不论是选料、造型、制作工艺,都可圈可点,丝毫没有粗制滥造痕迹,具有很高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亚明四方,此方器造型方中藏圆,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予人们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整体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表现出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方壶特点。
本文专门介绍上海博物馆馆藏,紫砂雅玩陈设、文房用具,不涉及紫砂茶器。这些雅玩陈设、文房用具,大多是仿生作品。以紫砂丰富多变的泥色,展现特有的仿生肌理,精妙绝伦!
喜爱饮茶的人都知道,在冬天来壶热乎的茶是多么的享受。但根据往年经验,每到寒冬时都是紫砂壶发生“惊裂现象”的高危季节。总是有壶友心疼的来询问:“我好好的壶,怎么用着用着就开裂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