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中各式各样的瓜形壶

    陶艺家们从自然植物中汲取灵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瓜类,将其独特的形态和线条运用到紫砂壶的制作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瓜形壶。瓜形壶的制作不仅强调实用性,还注重艺术性,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使瓜形壶成为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01/25
  • 施小马六苑壶紫砂作品鉴赏

    六苑壶,施小马老师以原矿紫泥作胎,整器轮廓分明,骨肉亭匀,给人以明快挺秀之感。桥钮挺立,弯流挺拔,耳把秀雅,造型感强烈,形成和谐之美。

    01/24
  • 紫砂壶提梁的类型

    提梁壶的造型繁多,提梁作为提梁壶重要的组成部件,制式也各异。提梁分素式和花式两种,素式常用于光器,简约而雅致,花式常用于花器,装饰性更强。提梁本身的构成,一般分硬提、软提两类,其中硬提多见,软提少见。

    01/24
  • 紫砂壶陶刻装饰的五大主题

    紫砂壶的刻画装饰是由制壶艺人署名落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即以刀代笔,以刻代绘,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已成型的坯体上,装饰文字与图案,俗称“陶刻”。紫砂壶上的陶刻装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诗文、花鸟、山水、人物、博古纹饰五种主题。

    01/24
  • 紫砂界以花器著称的制壶名家(上)

    花器,又称“花货”,一般是指模仿花、果、植物、动物等形体的紫砂壶,是利用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以雕、镂、捏、塑、贴花等手法,将天然形态中富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部分进行提炼,装饰设计成生动传神的自然仿生器。

    01/24
  • 紫砂壶盖丢失或破损后,配盖为什么不易?

    在紫砂界,有“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之说,这一说法表明为紫砂壶配盖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做一把壶,紫砂壶的壶盖丢失或破损后,如果另配壶盖,是很难做到与原本的壶完美匹配的。

    01/24
  • 一代宗师顾景舟晚年的紫砂作品

    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即使到了晚年,顾景舟仍然坚持做壶,时有精品产出。

    01/24
  • 施小马六方提梁壶紫砂作品鉴赏

    六方提梁壶为大师级别高藏,原一厂老紫泥色泽温润,砂质沉秀,触之细腻。整器比例和谐,形制严谨,施小马老师将刚与柔、方与圆之美学巧妙结合,线条弧度力量感十足。如斯工艺与韵味,值得细细品赏。

    01/23
  • 紫砂方器边角处理方式之侧角

    侧角是指在紫砂壶制作时,将原本是四面四边的四边体的边线作切除处理,形成新的平面,使得壶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边线消失、壶体变大的效果。简单来说就是平面匿角,即通过平面的处理来隐藏原有的边线。

    01/23
  • 紫砂陶刻宗师任淦庭的弟子有哪些?

    任淦庭的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他不仅留下了许多独具魅力的作品,也为紫砂界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当今陶刻名家鲍志强、谭泉海、鲍仲梅、徐秀棠、毛国强、沈汉生、束旦生等都曾受其教泽。

    01/23
  • 紫砂方器边角处理方式之隐角

    隐角设计通过双弧面的处理,使得边角的处理更为巧妙,方器由此呈现出不同寻常的视觉效果。这种边角的处理方法不仅考虑了肌理和层次的变化,也为紫砂壶的外观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增加了观赏性。

    01/23
  • 紫砂方器边角处理方式之抽角

    巧用抽角线条修饰,能够使紫砂壶造型更有丰富的层次感,抽角处往里凹而曲折委婉,块面分明,壶身块面往外凸而骨肉亭匀,块面清晰,两种不同弧度的块面的结合的非常自然。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突出了身筒块面,也使得块面之间的过渡更加和谐。

    01/23
  • 掇球壶的三次历史性演变

    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寿珍掇球三种造型有别的掇球壶式,乃是邵大亨、邵友廷、程寿珍这三位紫砂历史上的名匠所作,代表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风格。

    01/23
  • 紫砂壶出水孔的三种类型

    紫砂壶的出水孔基本为独孔、球孔、网孔三种类型,每种孔型都有其适用的场景,也取决于个人的使用习惯和偏好

    01/22
  • 如何界定紫砂壶的容量大小?

    在紫砂界,壶的容量大小是以“品”作为区分来界定的,容量500CC以上为海品,容量300~500CC为大品,容量150~300CC为中品,.容量150CC以下为小品。

    01/22
  • 这些紫砂套壶,有你中意的吗?

    套壶主体壶型和修饰配件的组合,产生了加成的艺术效果,使整体具备了更高的观赏价值。齐全的茶具配件不仅使紫砂套壶更加实用,而且在外观上也呈现出典雅大气的特质。综合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设计,使得紫砂套壶在自用和送礼时都显得格外高雅。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