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泥工艺--国工孟小军《牧歌唱晚》
孟小军老师这款《牧歌唱晚》壶设计的十分巧妙——整壶若归家途中贪图凉爽浸在水中的水牛,牛背上的牧童摘下斗笠享受晚风,嬉笑逗乐,十分欢快。此壶以牛头为壶流,牛尾为壶柄,牧童为壶钮,壶身绞泥装饰好似天空晚霞与云朵在水中的倒影,映在了牛背上!
孟小军老师这款《牧歌唱晚》壶设计的十分巧妙——整壶若归家途中贪图凉爽浸在水中的水牛,牛背上的牧童摘下斗笠享受晚风,嬉笑逗乐,十分欢快。此壶以牛头为壶流,牛尾为壶柄,牧童为壶钮,壶身绞泥装饰好似天空晚霞与云朵在水中的倒影,映在了牛背上!
孟小军老师这款《牧歌唱晚》壶设计的十分巧妙——整壶若归家途中贪图凉爽浸在水中的水牛,牛背上的牧童摘下斗笠享受晚风,嬉笑逗乐,十分欢快。此壶以牛头为壶流,牛尾为壶柄,牧童为壶钮,壶身绞泥装饰好似天空晚霞与云朵在水中的倒影,映在了牛背上!
王涛老师,现为研高,是当代美术陶瓷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并对陶瓷史论研究有着较高的造诣。极具收藏价值。《圣语壶》,将方与圆的艺术巧妙结合,王涛老师自制自刻,壶体陶刻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汤鸣皋老师这把“德馨”壶为其陈腐老紫泥精心制做而成的500cc大品。原矿紫泥制壶,最大程度释放出紫玉金砂的古朴原味,此款作品泥、工、型都无可挑剔,特别原矿老紫泥捧于手的质感和砂感,更是其它紫泥无法相媲美。
周伯娟老师这把《鱼跃龙门》提梁壶在2011年江苏省工艺美术“艺博杯”第二届陶艺创新作品展评中荣获铜奖,整壶兼具收藏价值、艺术审美与实用特性,难得的好壶!作品编号:033904容量: 460CC 作者:周伯娟 泥料: 原矿青灰泥
细观《矮御带》壶,壶身和壶盖上的绞泥设计颇为精巧细致,彩纹与紫泥泥色结合,那历经岁月尘烟浸染的紫砂泥胎,透露出一种古旧的沧桑之气。壶底落印章并刻壶名,旁刻“万重绘彩,构一屏峰嶺,半空金碧。时在甲午年阳羡,周伯娟手工制”。词句出自宋欧阳修《御带花》,正与壶名相应了。
王涛老师,2012年研高,是当代美术陶瓷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极具收藏价值。此款呈祥壶意为龙凤呈祥,流作凤首形,把柄为龙首,故而取意“呈祥”,呈现出象征吉祥富贵的东方韵味。壶钮作阴阳太极造型,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壶身刻山水,磅礴大气!
王涛老师,2012年研高,是当代美术陶瓷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并对陶瓷史论研究有着较高的造诣。其紫砂作品题材广泛,传统之中亦见新意,极具收藏价值。这把《江南春雨》制得敦厚古朴,段泥嫩嫩的色泽与角亭的形制不仅将江南春天细雨蒙蒙、黄芽渐生的动态美表现了出来,更摊开了一幅江南人士避雨的情景,令人心生向往……
周伯娟老师这把《君子之交》在2006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中荣获银奖,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周伯娟老师《问道》提梁壶已申请外形专利,并在2008年中国收藏家喜爱的工艺美术大师和精英评选活动中荣获金奖。三足若鼎,壶体丰博扁秀,肩部横架起桥梁,大方端直。桥钮清和,口盖平展,气势浑然。作品编号:033913容量: 410CC 作者:周伯娟泥料: 原矿紫泥
汤鸣皋老师是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经顾景舟先生细心指点,又得唐云、陆俨少等先生青眼,习得精湛的绘画技艺,长于陶艺和雕塑,多次获奖,作品认可度极高。这款《双线竹鼓》壶整体为竹型,壶之肩、腹上下两道线条修饰,是为双线,竹节间凹凸有致,突显气韵饱满。壶之流、把、钮皆为竹节,线条自然,勾勒流畅弧度。
六方石瓢,在原有的石瓢壶基础上创新制作而成,在圆壶基础上增加了线条的阳刚之美,这也是周志良老师多年研究壶型的成就之一,当然其制作工艺难度便也增加了,可见老师精湛的技艺。作品编号:002618容量: 380CC 作者:周志良泥料: 原矿底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