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艺术大师★顾婷『小怡然三足』

    采用了原矿红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160cc,整个壶体协和度高,圆环钮穹盖,把随圈势,大肚圆滑;此壶气韵甚佳,壶身矮圆,圆压盖,严丝合缝,子母线吻合顺畅,转合自然;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圆转生动,壶身线条优美;朝天直流嘴,粗细变化明确;壶钮的处理极富新意,以变形桥钮弯曲有度,与壶盖衔接处两紫砂泥制圆环,穿环而入,好似传统壶式中提梁,弯曲自然,传递吉祥之美好夙愿。

    06/19
  • 名家★吴东元『合欢』

    运用原一厂老底槽清作胎,泥料极其珍贵,陈腐到位,色泽紫中泛红,有着历经岁月的温润感。壶身极扁,犹如两个半碗镶接而成,工艺难度大,极难成型。圈底为碗足沿,提升了重心,且与短颈呼应;壶盖平实紧贴壶身,扁而圆润,顺壶身之势;桥形壶钮迎合整个作品的气韵,柔婉动人;暗接一弯流,嘴昂扬上翘,出水爽利劲道;耳形端把流畅柔和,张力十足,矜持有度。

    06/17
  • 藏品★庄玉林『太极鼓(沈汉生书铭)』

    老壶重器,实为精品。运用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极其珍贵;采用铺砂工艺,砂硕隐现,深沉且华美,同时有着极佳的透气性。壶身以民间乐器大鼓为壶身,上下对称,壶身边缘起带状线,贴饰鼓子作装饰。因鼓在中国是一种通天的祭祀神器,故壶钮以太极八卦为造型,犹添新趣。壶底平整,嵌盖严密,一弯流、圈把与身协调。壶身由沈汉生大师镌刻装饰《百福图》。

    06/17
  • ★紫砂四小龙——陈国良『宛碟』

    此壶为陈国良大师自藏,全手制作,薄胎工艺,创新壶式,样式新颖。整壶扁而不塌,肩呈水平样式,流、把均自壶肩处自然胥出,工艺难度极大,精、气、神俱佳,让观者感受到盎然的春意。平盖上一宝珠钮,盖面饰以一细线,气韵流畅。壶底陶刻“一壶茶 高山流水 琴三弄 明月清风”。原矿紫泥作胎,泥料极佳,配以精良的做工,造就一款传世精品。

    06/17
  • 鲍仲梅壶艺传承人鲍廷博《玲珑九天》

    鲍廷博,号白宕人、鹤庐、大鹤、壶隐,1972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世家,2007年国工, 随父鲍仲梅学艺;1991年随舅舅施小马学习制作紫砂方器,后又随岳母汪寅仙学习制作紫砂花器,工艺全面。 作品千变万化,为别人所不能为,每作新品必有前人所无的新构思。 其妻为汪寅仙大师爱女姚志泉。作品屡获殊荣,在海内外具有极高声誉。

    06/14
  • 文人壶~厉上清《金砂玉带》

    整壶珠圆玉润,有师古不泥之态,显示出了另一番韵味。玉带配以点砂工艺,是谓主题《金砂玉带》,传递着吉祥如意祝福的同时,更给人一种气韵上的流畅之感。

    06/14
  • 已故大师、徐达明【润砂开片】壶

    徐达明(1952—2016),2008年研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 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陶艺世家徐门第四代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长子。他设计创新运用多种材质与紫砂相结合,表现紫砂新语言,体现了远古传统文化的雄气与江南细工的融合。

    06/14
  • ★重器捡漏——吴东元『合欢』

    吴东元,字半丁,1972年生于蜀山,2013年国工,2015年首届“景舟杯”大赛银奖得主。自小习文弄墨,喜爱紫砂陶艺,随叔叔吴群祥研究紫砂工艺技法。多年以来,悉心钻研紫砂工艺技法,创作思路宽阔,富于变化,研制作品端庄典雅,线条流畅,工艺精巧,并喜爱陶刻,代表作有《四灵》系列,《大地与生命》系列,颇受壶友们的喜爱。

    06/14
  • 高工~周伯娟『四方清幽(何光宏彩绘)』

    周伯娟,1968出生于陶艺世家,2016年高工,师承国大师曹亚麟、省大师杨勤芳及实力派巨匠丁亚平,擅长绞泥,被业界称为“秘色绞泥技法第一人”,“首届景舟杯”银奖得主,2012年正式拜于禅画大师张大华先生门下,成为齐(白石)派艺术第四代传人。

    06/14
  • 藏品!实力派袁小强【宝菱】

    袁小强,2017年国工,中青辈优秀实力派陶艺家,宜兴紫砂陶优秀承传人。兄长为2013年高工袁国强老师,曾受到何道洪大师亲力指点。198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丁亚平为师。1997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深造,并得到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指点。

    06/12
  • 庄玉林『太极鼓(沈汉生书铭)』

    早期的大品,两位大师强强联手,梅王沈汉生大师装饰

    06/12
  •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潘持平『黑虎』

    潘持平,男,1945年生于宜兴,2005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师从陈福渊、顾景舟,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尤擅长紫砂壶方器造型,有“当今紫砂方壶佼佼者”的美誉。

    06/12
  • 藏品!范泽锋《佛钟·四大皆空》

    运用原矿紫泥作胎,泥色紫中泛红,胎质细腻,典雅温润。 壶身呈佛钟造型, 钟体满刻密密麻麻的《金刚经》, “宜兴小楷心经第一人”王超鹏陶刻,缜密、细腻,禅味浓厚。 此器以佛钟为灵感,通身陶刻《金刚经》,有着博大且包容一切的气度。观此《佛钟》,似能听见远处余音袅袅的钟声。

    06/08
  • 高工~周伯娟《鱼跃龙门提梁》

    周伯娟老师这把《鱼跃龙门提梁》壶,采用了原矿老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640cc,扁圆的壶身,鱼的感觉就呼之欲出三弯流的壶嘴,壶嘴的造型就分外生动。提梁把高悬是由两条龙的侧托,造型古朴美观。饱满的盖中心部位的鱼型壶钮小巧可爱,形态美观。壶身周围和壶盖上采用了秘色绞泥技法,盖款『周』,『伯娟陶制』,底款印章『周伯娟』,所以此壶,没有浪花翻腾,也没有鱼儿飞跃,照样做出了鱼跃龙门的感受。

    06/08
  • 高工.储亦斌(荷塘月色壶)

    荷塘月色-紫砂壶作者:储亦斌 容量:480CC 泥料:原矿老底槽清 运用原矿老底槽清作胎,极佳的泥料将作品最大程度的发挥其魅力,将莲瓣光润如玉的肌理精美的展现了出来。此壶生动精巧,整体好似一个硕大的荷花苞蕾,似放似收,片片的荷瓣围绕圈成壶身,线条柔美,并有两只水虫立于其上。荷茎为把,相交而成;莲藕为流,出水爽快,一泻千里;嵌盖上壶钮的造型是一只小巧可人的青蛙,似在鸣叫,逸趣横生;盖面为莲台造型,其中莲子累累,颗粒分明,可随着壶的倾斜而转动,为“静态”的紫砂增添了一

    06/07
  • 省大师、陈洪平(薄胎云龙壶)

    薄胎云龙-紫砂壶图片作者:陈洪平 容量:300CC 泥料:原矿底槽清 此器运用原矿底槽清作胎,泥色紫中泛红,深沉朴茂,采用薄胎工艺,造型看似沉稳,实则上手轻巧,印证了老子“大巧若拙”的道家理念。壶身通体作海水波浪云纹,壶身两侧各塑一鱼一龙浅浮雕在浪花中腾跃,神韵灵动,栩栩如生。壶盖有一活动龙首耸出云端,龙舌随注茶而伸缩吐注,妙趣横生。配以龙尾执把,浑然一体。

    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