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景舟眼里价值壶的标准
著名紫砂艺术大师顾景州在他《壶艺说》一文中指出“一件佳美作品的内涵,必需具备三个主要因素:美好形象、结构精湛的制作技巧和优良的实用功能。”
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紫砂壶艺品,有些是在传统紫砂壶艺上的创新,有些虽有壶的形态,但却是全新的创作,和传统的紫砂壶大相径庭。即使是老一辈紫砂人也在当代紫砂创作上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据专家介绍到,也是由于紫砂壶的出名,宜兴的壶艺大师们,从幕后走到了前台。第一位因紫砂壶艺而出名的大家是供春。据明朝宜兴县志记载,供春是明朝万历年间宜兴的一个书童。
“字依壶传,壶随字贵”道尽了陶刻艺术的高度价值。只是,就今而论常被一些笔者或紫砂业者漫无边际的喧染误解,不去就事论事地舆解壶与字间的内涵联系关系。总认为一件陶器,只要经名家一书一画,便能壶随字贵,欺哄紫砂玩家,漫天要价,这一错误的概念,曲解了陶刻的存在价值,也阻碍了陶刻艺术的发展与提高。
全手工紫砂壶是指完全不借助模具或者使用很少量模具成型的紫砂壶。全手工紫砂工艺可以分为两种“拍打成型法”和“镶接成型法”;全手工紫砂壶和半手工紫砂壶最大的区别在于泥料的痕迹上.
圆是最有弹性的几何形,它在紫砂壶的造型中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几乎所有的壶形都有圆的踪影。人们通常对圆形壶外形的基本要求是“圆、稳、匀、正”,甚至要达到珠圆玉润的地步。
其实,紫砂壶中的虚实结合还不仅仅表现在器型本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对照上。更有趣味的是有些高明的工艺师通过创造形象的“实”来引起我们观者想象的“虚”,比如我们看到古代工匠在设计鼓架时就别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