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物 | 季益顺——梅竹双清

    《梅竹双清》,以梅、竹为题材梅,傲雪绽放;竹,四季常青呈现出一幅典雅清丽的隐世空间

    11/23
  • 纯洁静雅,淡然若素——何挺初《栀子花茶具》

    《栀子花茶具》,是何挺初大师的创新款花器,以栀子花为题材,一壶四杯四碟,九头茶具,纯洁静雅,淡然若素。

    11/20
  • 具有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潘小忠《三友壶》

    那松柏翠竹皆比岁寒君子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孤本元明杂剧》三友壶以松竹梅为题材最早出现于明代直到现在仍是很受欢迎的一款器型潘小忠此款《三友壶》乃是募古何道洪大师《大松竹梅》而作壶体健硕宽广很有何道洪大师的风格900CC的大容量浑厚清朗、婉约秀丽皆有之更有一种力拔山兮、所向披靡的气势取松、竹、梅入壶多以贴塑手法装饰不仅有松竹梅之形更通过细节之处的掌控将松竹梅不同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11/20
  • 紫砂艺术丨范建军——《小龙旦套壶》

    范建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师从国大师鲍志强、母亲曹婉芬。在东方文化中,龙是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旦”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范建军老师的《小龙旦套壶》由壶身、壶嘴、壶钮三个立体圆锥体组成,壶嘴概作三角圆锥,根部粗,至流口大幅束缩,这是一种有助出水爽利的设计。用原一厂老紫泥做一把龙蛋型的紫砂壶, 椭圆形的壶身,饱满而显得可爱,短小的壶嘴想上扬起,就像一个

    09/22
  • 紫砂艺术丨高湘君——《五头葫芦茶具》

    高湘君,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 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 第二届),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李碧芳、谢曼伦。在古代,葫芦是仙佛故事中与神仙和英雄相伴的宝器。在民间,葫芦是福禄双全的象征,也是镇宅安家之物。“葫芦壶”为曼生壶壶式的中的一款,以仿生葫芦为题材。《五头葫芦茶具》由一壶、二杯、二杯托组成,趣味自然,命名“葫芦壶”,可谓是名副其实。从整器的外形来看,壶身和壶盖共同勾勒出了葫芦的形状,形象逼真。饱满鼓腹,

    09/22
  • 紫砂艺术丨徐达明——《全手仿大彬壶》

    徐达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国大师徐汉棠,徐汉棠长子,徐门第四代传人。《全手仿大彬壶》是徐达明老师参照历史名作大彬款型制,精选原一厂老紫泥,泥色古朴,彰显了朴雅风格。壶把似耳,壶流如笋。流、把根部与肩线结合,各自延伸化转,疏朗大气。壶身桶挺直,由肩至底略收,窄肩直颈,平盖与口沿吻合,圆柱形壶钮,与壶身一致。壶口之上下圆线,像双唇轻抿,平和端庄。壶盖上的一条细线,厚薄、宽窄

    09/18
  • 紫砂艺术丨吴云根——《觚棱》

    《觚棱壶》是仿照古代的觚棱设计而成的,“觚”,古酒器,早在明朝就有制壶名家仿照觚棱制作过觚棱壶,后经紫砂匠人改良,形成“望之有棱,捋而无锋”的独特造型。《觚棱壶》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也是一款经典的方器,但他的器型介于“圆”与“方”之间,既有圆的柔和饱满,也不失方的硬朗明快,真正体现了“亦方亦圆,方中寓圆”。壶身下大上小,四角圆转,过渡饱满,桥梁钮与壶身造型相呼应。稳重而巍峨,古朴而挺括。作品在老紫泥的质朴

    09/18
  • 紫砂艺术丨范永良——《荷花套壶》

    范永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师承花货大师蒋蓉。把天然界、动植物界的天然形态用浮雕、半浮雕等造型装饰设计成仿生形象的茶壶,人们称之为“花货”。《荷花套壶》是范永良老师摹古恩师蒋蓉大师的“青蛙荷花套具”,此套壶由一壶、二杯、二杯托组成,整套作品以荷塘作为主题,造型新颖别致,颇具天然意趣,“荷”通“和”,有祥和之意,也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壶体为一朵盛放的荷花,花朵娇艳欲滴,卷曲的嫩叶做壶嘴,壶底三足饰以莲藕,

    09/11
  • 紫砂艺术丨吴界明——《高灯》

    高灯壶是一款传统的光货壶型,浑身无任何装饰,壶形略似高灯,似方似圆。吴界明老师的这把高灯壶初见朴实无华,细细把玩后方觉蕴涵深远。造型端庄,给人清水素颜之感。鼓腹宽肩,弯流圈把皆舒展,壶盖微微隆起,压顶强劲,钮作圆珠耸立其上,形似如壶腹。壶体敦实,比例协调,宛若一气呵成,肩与颈的转折用一体刹凹而成,整体线条流畅,气质古雅,恰到好处的艺术美感也令人耳目一新。整器显浑厚有力,出水与密封性俱佳,每

    09/11
  • 如何评价紫砂壶的功

    功,是指壶的使用功能。壶型新品迭出,花样无穷,但“中看不中用”者并不鲜见。紫砂壶的“艺”须在“用”中品,失去“功用”上的意义,“艺”复何存?容量适度,高矮得当,口盖严密,出水流畅,是紫砂壶使用功能的主要表现。三五友朋会饮,壶的容量在350毫升最佳。因为这种容量的壶只需一手之劳,所以也称“一手壶”。高身小口壶,宜泡发酵茶,但过高茶则失味;矮身大口壶,宜泡不发酵茶,但过矮则口盖易溢。口盖严紧,利蕴茶、利冲壶、利出汤、利卫

    09/09
  • 低价紫砂壶经泡养能升值吗?

    一些不太懂紫砂的壶友,对紫砂壶价值的理解不够到位。会认为买回来的壶用的年代够长,足够美观就会很值钱。所以经常会发出疑问:几百块的紫砂壶有收藏价值吗?养过多年以后会不会变得很值钱?实际上,几百块紫砂壶就是一个实用的茶器,只要自己喜欢就是有价值的。但几百块的壶要想升值,就有点异想天开了。上万元的壶都不一定敢说有稳定升值的空间,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问题,取决于壶的具体价值,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而一把壶的价值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流通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一、流通价值

    09/09
  • 鲍廷博紫砂艺术丨《粉彩蝶舞》

    《粉彩蝶舞》是鲍廷博老师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全手工精制而成,壶肩采用堆花、泥绘等装饰,兼具实用性和美学内涵。此壶形制类似六方鼓形,呈现六棱柱式的设计,达到所有部位与壶形体相衬,线面挺括,轮廓分明,有棱有角的效果,给人以干净利落的阳刚之美。放大了方中寓圆,方中求变,刚柔并济的特点。壶身采用传统的“镶接法”,折线处理细腻,线条分明。圆盖与方形相呼应,工艺精湛,细致入微,富有层次感。壶身饱满而有力度,流俊朗飘逸,灵动的变化中透露了刚毅,把的

    09/07
  • 周桂珍紫砂艺术丨《矮僧帽》

    周桂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师从王寅春、顾景舟矮僧帽是传统紫砂壶式的一种,选取僧帽为形,壶体六面,壶口向上延伸呈莲花瓣形。壶钮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整器蕴含丰富的美学概念,六条筋纹分布其上,便于提拿。壶嘴颇具特色,一般的紫砂壶嘴是在壶身上伸出,而僧帽壶的壶嘴则安装在壶的帽沿上,壶嘴从侧面看像是鸭嘴,从整体效果上与莲花帽沿相得益彰。周桂珍老师制作的僧帽壶,将形、质、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周老师对繁复方器独到

    09/04
  • 供春壶曲折坎坷的发现过程

    壶造型新颖精巧,温雅天然,质地薄而坚实,在当时已经负有盛名,所谓“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中记述“台湾郡人,茗皆自煮, “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可见供春壶的工艺成就和当时的社会声望。供春的制品很少,流传到后世的更是凤毛麟角。清代吴赛《阳羡名陶录》一书里,对紫砂茶壶搜罗极广,记载详尽,可是单单缺少供春壶,吴氏以未曾亲眼见过供春壶为终身遗憾。稍后的张叔未自诩为陶壶鉴赏家,平生看到过不少紫砂茶壶,但在他的《清仪阁杂咏》中,也自叹福薄,没有看到过供春壶,甚至

    09/03
  • 好壶收藏指南

    收藏是对特定对象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收藏的对象通常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和价值的物品。如果收藏品仅对于藏主个人有意义,就无所谓升值空间;如果收藏品对于社会具有普适性,则会具有相应的升值空间。▲底槽青 润古购入这类能够不断升值的收藏品,就属于一种投资。带有投资目的而收藏者不在少数。本文之后谈及的“收藏价值”,就指投资类收藏的价值。一、什么样的物品具有收藏价值?收藏一件具有明确投资价值的藏品,好处是喜欢它

    09/03
  • 潘小忠紫砂艺术丨《传炉》

    潘小忠,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传人。传炉由潘小忠制作完成,采用原矿紫泥,焐灰后的紫砂色彩非常丰富,光彩黑而不闷,泡养后十分漂亮,犹若墨玉,有一种温润之感,越来越收到壶友的追捧。传炉壶的造型属于紫砂方器光货类,老子曰“大象无形,大巧不工”。一把壶的精致就是看气度。此壶仿若一个香炉,壶身大气饱满,鼓腹丰润,上下左右逐一拍圆。轮廓清晰,线条流畅并过渡自然。底足采用四颗“钉足”形式,精巧别致

    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