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园林紫砂艺术丨圆樱
李园林——师承束凤英,是“一代宗师”顾景舟的徒孙,得到过顾老的悉心教泽,将“圆樱”的气韵表现的圆硕中有秀气,扁鼓中有蕴力一点也不足为怪了。李园林老师是一个低调、钻研的人,他不争名逐利,作品也仅仅是在圈内流通,尽管市面上他的作品流通很少,但是他仍然不为利益所动,只醉心于紫砂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圆樱”就精美的体现了他的制作工艺和对紫砂的感悟力。《圆樱壶》是李园林老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手摹心造创作而成。李园林老师的“圆樱”形制源于师公顾景舟的“扁樱”
李园林——师承束凤英,是“一代宗师”顾景舟的徒孙,得到过顾老的悉心教泽,将“圆樱”的气韵表现的圆硕中有秀气,扁鼓中有蕴力一点也不足为怪了。李园林老师是一个低调、钻研的人,他不争名逐利,作品也仅仅是在圈内流通,尽管市面上他的作品流通很少,但是他仍然不为利益所动,只醉心于紫砂艺术的研究与创作。“圆樱”就精美的体现了他的制作工艺和对紫砂的感悟力。《圆樱壶》是李园林老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手摹心造创作而成。李园林老师的“圆樱”形制源于师公顾景舟的“扁樱”
在王寅春所有作品中,有一件孤品就是“高瓜”,瓜型本不起眼,但是在王老师的迁想妙得下,却成就了一款经典之作。佳作自然被追崇,《高瓜壶》是高湘君老师2000年的作品,此壶选取原一厂老紫泥,摹古王寅春老艺人制成,容量为240CC。泥色深沉朴茂,泥料砂质古朴,老泥料经过多年自然润养,紫玉韵光,别具韵味,深受藏家追捧与喜爱。此壶以“瓜”为造型,体型硕大,长弯流、耳状把,筋纹壶钮、壶盖与壶身相呼应。线条衔接自然,上下气韵贯通。此壶身如梨形,口小肚大
今天是国际爱茶日,由张国立大叔倾力代言。“康熙爷”爱茶这是出了名的,参加个综艺活动也要用紫砂壶泡茶,今天就分享“康熙爷”最爱的紫砂艺术品——《青蛙荷花》。李涵鸣,实力派陶艺家。北京长风2012秋季拍卖会上,在“荆邑之光”中青辈实力派中排行榜首的是他的《荷叶青蛙》。中青辈具备投资价值的陶艺家之一,深受藏家追捧。《荷叶青蛙》是其代表作。李涵鸣老师抟合欢器型,壶身绘叶,去繁留简,将其最为擅长的蛙塑跃然壶上,乍看入眼,细看入心。
松鼠葡萄是常见的传统题材,寓意万古长寿,多子多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所以无论绘画,制壶都是久经不衰的题材。王铭东老师,被业界称之为“壶中一怪”,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得到中央美院教授张守智、美术家韩美林等人的造型指导。此壶为树桩型,鋬与流嘴皆是葡萄藤条所化,皆有自然藤条之绞拧纹路,隐隐藏于其内。流嘴三弯,有藤枝疤节,颇显老味。壶鋬下端发出两支藤蔓,自然攀爬于壶体,藤蔓上枝条生发自然,枝叶活灵活现,生机勃勃,叶片柔软肥嫩
梅花周盘壶,自明代起就十分的流行,其经典造型深入人心,诸多紫砂艺人不断模仿、创作,使梅花周盘精彩纷呈。此壶是鲍利安老师运用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摹古王寅春式“梅花周盘”,泥质细腻,成色稳重,用其冲茗,茶汤韵味悠扬。由上俯视,壶呈梅花式,壶盖即为一朵覆梅,壶钮似蕊,盖面盖圈、壶肩皆为一朵朵盛放的花。由内至外仿若三层梅花依次绽放,煞是好看。壶盖到壶身,每一处转折线角明确清晰,筋囊工整匀称,相互间又一气贯通。壶身上下对称,口面立起与盖相吻合,盖面筋纹线渐隐
《玉磨》于2012年被无锡博物馆长久收藏。此壶是孔小明老师辛卯年(2011)精心制作的绞泥作品,以石磨为原型,以仿玉石般纹样的绞泥技法装饰,造型美观。该壶创作题材来源人们日常所用石磨,壶体呈石磨状,盖面与身筒以绞泥玉石纹装饰,内外通透,层层叠叠、变化万千,纹路细腻生动,不愧是孔家绞泥技法!身筒整洁光润,仿若被时间冲刷的玉石,已无浊气。截盖中空,上饰绞泥与壶身呼应,两侧窄长镂空像是谷物入口,使用时方便拿捏,形象生动,以手通转之,寓意
蒋小彦,又名蒋彦。2010年初中国一百多家媒体评为十大文化产业新闻人物(陶瓷行业中唯一的一位)。蒋小彦老师,师从著名艺人王寅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李碧芳,学习传统造型艺术,其后三次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现清华大学)学习造型设计与理论,经过4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作品以厚重见长,古朴为先,圆润出众,霸气著称。《西施浣纱》是蒋小彦老师采用了原矿清水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440cc。此
张红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师承著名艺人王寅春、紫砂泰斗顾景舟,得大师长期悉心指导、提携,接受了最高层面的制陶技艺和构思理念的艺术薰陶,融各派精华,自成一格,造形多变,从业紫砂事业50载,前后制造新品100余件套。《常青壶》是张红华老师摹古“民国七老”之一朱可心艺人的“常青壶”。此壶采用了原矿老底槽清制作而成,容量为880cc,作品以简练的线条构成淳朴凝重的形体,深厚且具神韵,设计上空间明快,虚实和谐,提携舒适,线条柔和,使整体造型更加雅致
鲍利安,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先后从师高丽君、曹婉芬、潘持平等老师学艺,后又得到壶艺泰斗顾景舟三年的亲授,技艺精湛。鲍利安老师之作大都为其原创精品,并且注重“壶内”和“壶外”的文化艺术精髓。例如此壶——《朝光》外形仿若一只卧着的仙鹤蓄势待发,壶体敦厚饱满,气韵沉稳,壶流二弯,流基硕大,视为仙鹤的头部,流口修正的极为精细,像是仙鹤之喙,弯耳把犹如仙鹤拱起的尾翼,压盖隆起,塑以圆珠钮,壶钮底部饰以花冠座,仿若清晨刚刚升起的朝阳。
李涵鸣,1966年生于江苏省宜兴文化艺术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优秀中青年陶艺家,师承母亲鲍月兔学艺。由于家学渊源,对传统紫砂手工工艺耳濡目染,培养了潜在的文化底藴。《绿菊壶》以墨绿泥作胎,新颖别致,壶型淳朴圆融。流把钮皆用菊元素塑造。三丁足使得器型沉稳之中更有秀气。工尤精,技尤佳,特色显著,更于造型中幻化出美好的想象。壶钮塑以菊蕾状,道道筋纹渗透着秋天的饱满。光洁圆润的手感,更添品壶乐趣。截盖微鼓,盖身合一,蕴藏琼浆,可谓匠心独运。菊叶卷
赵曦鹏,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先生之高徒,擅于将壶艺造型与中国书画、雕塑有机地融合,且擅于取材自然、炼化自然,通过对生活与自然的感悟去诠释紫砂,以一种诗人般的姿态去讴歌紫砂,从而达到一种“画在壶上,壶在画中”的精美意境。此件作品作者用象形之态,将自然界的风物融进紫砂之中,象中无相,象外有相,与壶身“佛门陶刻家”厉上清陶刻:“问佛”、“上清为之”以及壶身壶盖之上具象的莲花莲蓬构成一种佛语。“咏荷”的情感用不同的方式传递。此壶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如读王维《竹里馆》,月下独坐、弹琴长啸,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此情此景与郑剑锋老师用紫砂矿塑造的《幽篁》意境甚是相合。一个笔墨述之,一个泥土塑之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郑剑锋老师是国大师季益顺壶艺流派的优秀传人,承袭了师父精湛的制壶工艺,清秀的花器风格。此壶采用了原矿紫
葛韬——“葛窑”创始人,在继承其前辈葛明祥、葛源祥“欧窑”的基础上,独创均釉、釉下堆花绝技。葛窑作品在日本、东南亚各国受到陶艺爱好者的青睐,被称为“海鼠器”、“海参器”(意为无与伦比的名器名陶)。1991年入顾景舟大师工作室,师从顾景舟,认真研究紫砂历史、工艺和造型。后师从陶艺家葛陶中先生,并一直受一代宗师顾景舟大师严格督导,同时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建中教授造型指导。《高士壶》古风习习,气度简朴大方,格调高雅,泥土纯正,陈宏林大师铭刻,更添典雅
沈建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国良亲传弟子,具有“供春王子”之称,绝对的实力派中青年陶艺家。此茶具套组由一壶、两杯组成,以原矿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古味浓厚。壶取老树瘿为形,纹理缭绕,将树形的腐朽、壶体的冰裂,表面“虫蚀木”的效果精美的展现了出来,宛曲悠长。弯流、壶把如自然生长的树枝舒展自若,其中壶嘴包口,配以瓜蒂形钮,使各部位搭配的恰到好处;盖面与壶肩分别有一小虫装饰,两虫相望、呼应,自然真趣,闲静可得。
雍正皇帝是一位艺术修养极高的皇帝。依清宫档案记载,雍正是极其喜欢宜兴紫砂壶的,并且多次下旨:“此宜兴紫砂壶样式甚好,照此款(六方壶)打造银壶几把、珐琅壶几把。其柿形壶的把子做圆些,嘴子放长。钦此。”雍正执政的13年里就有11次提及宜兴紫砂。其中,六方壶是雍正的最爱。借此《扁六方》细析方壶之美。此《扁六方》是由国大师顾绍培之高徒、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庄玉林手摹心造之作。此器原一厂老紫泥泥色
“心有灵犀一点通”——“点犀壶”是高海庚老师六十年代早期设计,由周桂珍大师首制。象征夫妻亲人之间举案齐眉,心有灵犀,寓意美好而令人神往。此《大点犀》为“民国七老”之一——王寅春老艺人之孙,王奋良老师采用上好原矿底槽清作胎手摹心造之作。此壶以圆和线条为基础,组合排列,意韵精妙而典雅。造型素雅大气,富有古拙之味,壶身饱满雍容,宛若花儿含苞待放,由壶口至壶底线条流畅,一气呵成。流把明接手法处理,使得整个壶型更有韵律感,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