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寅仙紫砂艺术丨《束柴三友》

    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片片虚实有致、松针排排有序,松果鳞次栉比;梅段杆枝苍劲挺拔、朵朵红梅形态各异,花之蕊丝丝可见;竹段竹节凸起凹进各异、竹叶潇洒飘逸,细微之处刻画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状若虬屈的松枝,壶流有如横生的梅枝,盖钮又巧塑成凸起的一段竹节。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名壶。赏鉴壶品,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皆现与

    04/27
  • 陈洪平紫砂艺术丨薄胎云龙

    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曾收到一把“鱼化龙壶”,在其微博中晒出,并附言“诚惶诚恐珍爱非常”。“鱼化龙壶”以其寓意鱼跃龙门而深受欢迎,送礼、自用都有极美好的寓意。是经典的紫砂茗壶造型。我们借陈洪平老师的“薄胎云龙”细析此件经典茗壶。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陈洪平老师,紫砂技艺全面,功底扎实,光素方圆器、筋瓢器、花器俱佳,尤擅提炼传统,创作作品富有时代气息,曾与海派、津派等书画名人参与文人壶创作。 

    04/24
  • 王旭生紫砂艺术丨睿智组合·智

    《唐羽壶》得唐风灵感,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煎煮,因而壶柄一般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此壶亦是陈坤最爱,唐羽的气质确实跟英俊潇洒的陈坤很配。此器是王旭生老师摹古心造之作,取名为《睿智组合》此为其中之一的“智”。取材于唐宫廷羽觞壶,壶把上镶嵌着弯曲红木,弧形线条力道流畅,仿若霓裳羽衣曲的水袖击鼓,空灵悠扬。壶身饱满、圆润,委婉中不失张扬个性,小巧而端庄,欣赏此作如若梦回唐风古韵,耐人寻味。

    04/23
  • 陈国宏紫砂艺术丨金钱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松乃“岁寒三友”之一,代表坚强不屈,它的君子品性令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古往今来,是无数艺术家争相表达与诠释的意象。 此款《金钱松》可谓是别有一番风趣。以一截松段做壶身,树皮斑驳苍劲,松枝虬蟠其上,针叶写形亦写意,形意俱佳。壶钮与把均以老松枝塑成,造型和颜色皆逼真自然。挺秀有神,嵌盖为不规则形,一弯松枝作钮,松叶片

    04/21
  • 存藏:“汉棠石瓢”、“景舟石瓢”壶盖上的秘密

    徐汉棠师从顾景舟,从师三十载,制壶一甲子。深得景舟真传。他对传统壶型的理解以及制壶的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徐汉棠以传统光素器见长又不乏绝妙创意之意。紫砂壶之美者,唯以造型为上。而石瓢又有“跌不破的型”之美誉。大师徐汉棠钟爱石瓢,世人对其制作的石瓢又称之为“汉棠石瓢”。据徐汉棠大师自述:在1988年左右,有两个台湾人买了他的一把石瓢壶,并说将徐汉棠大师之作石瓢与其师父顾景舟所作放在一起完全无法区分,并且壶盖对调完全合适,那时就足以见得徐汉棠大

    04/20
  • 高湘君紫砂艺术丨宫兰

    有一个关于“高湘君抢了领导的壶”的故事,常被熟知的朋友津津乐道。这个故事就是“宫兰”壶的来源。据高湘君老师回忆:当时在一厂工作,本来“宫兰”壶的设计稿是分配给一厂领导沈遽华老师的,因高老师做工细致到位,故领导将此壶式交给了高老师制作。此壶高老师只做过两把,此为其中之一。此壶由高湘君老师制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精选原一厂老紫泥制成,150cc的小品提梁,泥色古朴,包浆温润,着实老味浓厚。“宫兰”壶线条简洁,上有云肩线,下有圆底线,

    04/17
  • 张红华摹古紫砂圣手陈鸣远之作——《包袱》

    《包袱壶》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顾景舟、王寅春高徒——张红华老师早期作品,以包袱为原型制成的传统器型,摹古紫砂圣手陈鸣远形制,制作于癸酉年春月,当时只做了三把,壶底刻有编号,此为3-1,限量制作,收藏价值藏家自知。此壶仿若包袱形状,壶体呈浑圆四方型,圆角有张力,线条有气韵;肩、顶部装饰包袱布纹褶皱,明暗空间,布纹叠压,褶皱走向极其仿生,线条屈伸有力,自然韵味十足;一边布角藏匿,一边外露,符合生活形态,用线条的张伸之力把布的质感、形态表现的淋漓尽致。

    04/16
  • 潘小忠紫砂艺术丨葡萄桩

    民国制陶名家冯桂林的传人、国大师徐汉棠弟子——潘小忠,是中青辈不可多得的实力派艺人,被誉为“具发展潜力的工艺师之一”,擅长方器、花器全手工制作。此《葡萄桩》是潘小忠老师以“松鼠葡萄”为题材,手摹心造之作。从整体看,此壶老味浓厚,是一件很有力度的紫砂雕塑作品。松鼠葡萄,嫩芽新抽,寓指春天的勃勃生机。壶身、壶流、壶把、壶盖全部是用极富生机的葡萄藤、树皮及缠枝组成,形态自然而饱满。壶嘴、壶把为枝干,伸展自然

    04/15
  • 张正中紫砂艺术丨和合套壶

    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表里如一,不攀缘附会出淤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纤尘不染,洁身自爱是傲然不群的君子“荷”通“和”,有祥和之意固荷花常作为艺术创作题材此套壶以荷花为题是张正中老师心摹手造之作创意取自江南荷塘惟妙惟肖,可以假乱真矣此壶是两片荷叶对合而成两只杯碟亦是两片荷叶创意巧妙

    04/14
  • 范建荣紫砂艺术丨野趣

    《野趣》以自然界中松鼠葡萄为主题,采用原矿紫泥制成,将田园风光融合到紫砂艺术当中,以表达硕果累累、丰收喜悦之情。此壶是510cc大品,圆盖、圆身,器型饱满有神。是范建荣老师摹古师傅——国大师季益顺《万紫灵趣》之作。流把钮以仿生手法制成叶片、老藤、松鼠样式,并以贴花工艺装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很有师傅花器的韵味。壶身圆润光滑,仿佛一颗成熟饱满的果子。以一只活泼好动的小松鼠为壶钮,松鼠趴伏在葡萄果叶之间,神态悠闲,蓬松的尾巴放佛随着咀嚼的动作在微

    04/13
  • 国大师吴鸣紫砂艺术丨布衣吟

    这套《布衣吟》出自于被称为“叛逆的紫砂新流派”陶艺家吴鸣老师手中。他给紫砂注入了新的生命,让紫砂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静观此器,既能看到传统,又能看到现代;既能看到宜兴,又能看到世界。此器把人带入那个没有机器,缝缝补补的年代。点点滴滴的痕迹仿佛唤醒了来自远古的情感。掐捏的壶底边缘,陋布一卷粘贴而成的壶嘴还透着童真与活泼,却也展示了自我的本真与高洁之气。斑点红泥装饰,仿若水中波光粼

    04/10
  • 束凤英紫砂艺术丨竹段壶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丁山的一片竹海,成了历代制壶艺人寻找灵感源泉的圣洁宝地。制壶者爱竹是源自血脉的情感。《竹段壶》出自于束凤英老师之手,束凤英尤擅花器竹段,师承“一代宗师”顾景舟、裴石民。此壶精选黄龙山紫泥,摹古心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极具东方文化色彩。壶身为竹段造型,由下至上渐收,呈生长之势。线条柔韧自然,的流把竹节造型,贴塑竹叶生动逼真,写意又

    04/09
  • 吴奇敏《童趣壶》:文与趣兼在,圆与秀共融

    审美活动是有次序的一件艺术品映入眼帘我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它的气韵然而,最难表现的也就是气韵吴奇敏老师将多种气韵融入一壶文与趣兼在,圆与秀共融毫无违和之感童趣——身桶圆硕口径相合,盖面穹隆珠钮蕴力,气韵饱满流把线条流畅纤秀却坚韧有力双髻稚子天真无邪

    04/08
  • 谭晓君紫砂艺术丨全手圆珠

    此《圆珠壶》壶型壶身比仿古壶稍高一些,又与传统圆珠不同,形似“莲子”,是谭晓君老师摹古心造之作。谭晓君老师精选原一厂小红泥,全手工制作成型,此壶泥色红润温雅,造型圆融丰润,线条简洁流畅,且由其父谭泉海大师镌刻铭饰,如此紫砂精品,更具品赏价值。此《圆珠壶》,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子母线相合,珠钮玉润,一弯流、圆耳把胥出自然,整器比例协调,造型端庄古朴,陶刻古雅,值得赏玩。

    04/07
  • 华健紫砂艺术丨升方

    升方亦称“斗方”,是以米斗为形的经典方器,在曼生壶中就有出现,申锡、朱石楳、黄玉麟、胡耀庭等历代制壶名家都有作升方壶。此《升方》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大师顾绍培弟子——华健老师心摹手造之作。华健老师从事紫砂工艺创新制作,善制各类紫砂器皿,尤擅长方器造型的设计制作,紫砂全手工制作技艺功底不凡,属同辈艺人佼佼者。壶型灵感来源于古时家用以量米的方升,壶身上小下大,由四个梯形组成,正方形嵌盖,盖上有立方钮,壶流与把手均出四棱,整体造型简洁有力,刚正挺

    04/02
  • 何叶紫砂艺术丨润鼎壶

    《润鼎壶》一改前人均匀 的线条,将壶的比例结构进行了大胆地调整。葫芦状嘴,壶把线条粗出收细,充满张力、动感,“壮而不臃、硕而有力”,再与身、盖、嘴、钮相互呼应,看上去多了几分浑厚可爱,豪放与婉约兼具其中——是一款典型的道洪风格紫砂茗壶。此壶造型古雅端庄,身圆如鼎,腹底三足支撑,口颈收拢覆以平盖,珠钮圆润饱满,与极具线条美感的壶嘴、壶把搭配,充满线条美、肌理美。《润鼎壶》是何叶老师制作于甲申年(2004)的作品,选用原一厂底槽清泥料制成,此泥老味

    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