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初紫砂的仿古历史

    从技术层面讲,在民国初期的大规模仿古浪潮中,艺人们得以最大限度地观摹和学习优秀的古代紫砂器皿和其他门类的器物,而眼界的开阔及他们对大量古董壶的眼观手摹是前人不敢想象的。除过临摹以外,古董商有时会仅仅根据一个史料中的名称要求艺人制作出这件作品,这需要对古代制品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在这样的环境刺激下,紫砂工艺在长期的停滞之后。重新起步,甚至有人认为从仿古中成长起来的顾景舟这代人已代表了紫砂工艺的精致。

    07/14
  • 什么样的壶能升值

    首先它是一把原矿紫砂,购买的时候泥料做工壶型(壶的难度)跟价格对等的壶,因为泥料是越来越少,工钱是越来越贵,这两样东西是不会掉价的,一把原矿紫砂壶经过长期泡养,养好了它就能增值。

    07/11
  • 紫砂断代方法入门

    紫砂壶的造型明代的式样较少,多为圆形、筋纹形。壶体偏大多提梁,有硬提软提之分,无足宽平底,光素而少华丽,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清代初期砂壶造型多以自然形和几何形为主。另外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型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砂壶造型、款识增多,附加的装饰也多,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式上没有太大的创新。

    07/07
  • 紫砂鉴别之款识

    当决定购买一款紫砂壶的时候,就要看它的印章的布局,篆刻工艺非常讲究,更重要的是很多紫砂壶名家喜欢自壶上用到两个或者更多的印章,但是一点都不显得突兀。

    07/07
  • 周伯娟知足壶赏析

    壶代表的知足,亦是作者品性的所在;壶所追求的意境,正属茶道所追求的泊和明志,返璞归真的意境;也是人在这天地间所求之意境!

    06/20
  • 周伯娟《问道》赏析

    观此问道壶,提梁高起就像横架起了天梁。双柱擎举起,如托起了泰山。大方端直,气势壮伟。梁纤秀美,柜子硕直。弯柔有力,根植的深显的稳重。颜色像紫檀一样浓华,锦丝充满了壶体。

    06/16
  • 周伯娟作品君子之交赏析

    君子之交壶,形简单绚丽而且朴厚,相静祥里面有文雅。

    06/16
  • 周伯娟作品洗象赏析

    周伯娟老师的洗象壶曾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06/16
  • 紫砂壶的造型美

    造型有造型的神态,紫砂壶形制取裁确定以后,以工艺艺术的手法表现神态,其中一个是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个是以变化的方法来处理。

    10/24
  • 紫砂器篆刻赏析

    这把西施壶刻以“养心”二字,属于小写意风格。“养”是篆化的隶书字,而“心”字是异型的甲骨文,刀法上有陶刻的质朴。

    05/28
  • 圣思桃杯的艺术魅力

    清代初期,工艺名家项圣思曾做过一件紫砂桃形杯,其制作精细,形象精美,造型新颖,意味隽永,足以在紫砂工艺中,傲视群雄,可以说是一件紫砂中的瑰宝。

    05/26
  • 高振宇紫砂陶壶鉴赏

    谈及另外一组“青铜的遐想”系列,高振宇老师感慨于中国青铜文化的渊远流长,灿烂的青铜文化不仅产生了精美的青铜器,对后世的影响也极深远。“商周的青铜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也作为礼器,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而存在。

    05/26
  • 汪寅仙大师拍卖作品欣赏

    汪寅仙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副总工艺师、宜兴紫砂研究所副所长等职。汪寅仙大师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之一紫砂制作技艺传承代表人。

    05/26
  • 史俊棠谈紫砂之美

    其实顾景舟走紫砂路、吃紫砂饭,即使名声大振了,但从未停止过学习,从未停止过探索。一般人都认为他是紫砂器光货大师,殊不知,拍出2875万元的九头咏梅茶具,恰恰是紫砂花器。

    05/26
  • 紫砂光货的艺术审美

    在传统的光货造型艺术宝库中,储藏了很多精美的器形,而且“方匪一式,圆不一相”,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造聪明。

    05/23
  • 黄丽萍圆梦壶赏析

    打开心窗,体味另一番人生境界。“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唯我独清”,《圆梦壶》便是这般,出淤泥却不染一丝尘埃,捧于手更不忍亵玩,它带给我们更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思考,也许给我们一个关于人生情感的美丽诺言。

    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