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壶大师邵顺生《一脉相通》壶赏析
这把壶名为“一脉相通”,壶身总体为方,边角却是优美的弧线,看在眼里有品性气节,拿在手里却觉得圆融妥帖,跟他爱喝的岩茶倒有几分相似的属性。
玉宇终究是神化之物,它的形象,更待世人层层具象,而紫砂,无疑是最富感情,最可柔化的一种材质了,壶艺师邵顺生(研高)更是将多样的文化与深刻的见解合和融入了一把紫砂壶,取名便叫“玉宇”。
研高邵顺生,擅长方器,被收藏界誉为“紫砂方器之王”。作品具有挺劲阳刚之气,含浑厚大度之势。承袭传统,勇于创新,被专家称之为壶艺经典。上海世博会唯一授权特许紫砂藏品制作单位。20余件原创作品获得国家专利。30余件创新作品获得国家、省级金、银奖。
紫砂陶艺作品能重复传统样式者不少;重复传统样式者而又得其神者不多。创造新的紫砂陶艺作品,求其样式新颖,而不求其传统之神,尚容易达到;然而,创造既不同于传统样式,却要求具备传统之神,确是很不容易达到的。吕尧臣的作品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根基是坚实的。他的作品既有创意,又有传统精神气质,因而才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顾景舟,七大老艺人之一,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研高黄自英老师的这把《竹趣》壶:形简单绚丽而且朴厚,相静祥里面有文雅。盖平纽拱起,两端如镶嵌。木纹清丽,呼应着壶把。美的华丽洇染着锦彩,遍布着繁华。边圆融着和气,守着朴素是真的用心。
“崇尚自然”是黄自英的创作法则。应该说,“自然”这个概念在紫砂圈里,黄自英绝不是第一个,也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提出的人。因为紫砂本来就来自于自然,当然就要回复其自然的本性。但黄自英是把“自然”当成紫砂的生命和灵魂来创作,他认为,一个紫砂作品失去自然的风骨的时候,也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
此壶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作者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作者的超群脱俗。
一件茶壶,造型像旧时农家用的斗笠,也似今日的草帽,大大的帽沿,上面一个隆起的帽顶,外加壶嘴和壶把,简单而又普通,会有什么更多更大的艺术魅力?把握这样的茶壶,有如其它茶具,除了斟茶倒水,还有什么更多的怡情悦性?
高建芳在紫砂花器的创作积累过程中,施法有道。传承精华,同时敢于创新、挑战难度极限,不断攀越,才有了今天这些称绝的精品。一件仿生的花器作品,向来讲究“取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创作理念,而高建芳作为一名造诣颇深的花器名家,我们从她的作品中无疑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壶是有内涵的!她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对自然美景把握精准,她鲜明的主体呈现力,表达着紫砂艺人的时代责任感。
此壶作于1963年,江苏画院亚明带领一批画家来宜兴写生采风,与王寅春结为知交,又方慕其才华,亚明见寅春善制方器,一拍即合,便画一草图,王氏娴熟的技艺,不日便作成方壶,流传至今,称之为亚明四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