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紫砂壶款有何特点
另外,从各年代壶款的特点看,也能鉴别出七八成。明代的紫砂茶壶大都在底部刻款,到了晚明开始变化,刻名印章并用,壶身也开始刻名了。而到了清代,壶盖内用印也出现了。
早期的紫砂壶以提梁壶居多,因为早期紫砂壶并非用来泡茶,而是煮水用具。有了提梁,无论架于火上煮水,还是坐在炉上煮水,提取拿放都很方便。宜兴羊角山宋代窑址出土有紫砂提梁壶残件,南京博物馆所藏目前有明确纪年的最早的紫砂壶也是提梁壶。相传明代的紫砂四大家之一赵良最擅长制作紫砂提梁壶,然而实物难觅其踪。也或者,有实物而未落款,因此人们难以确定是赵良所作。
宜兴蜀山老街上,紫珏轩主人周珏伟曾制成一个比黄豆还小的紫砂壶,参观者络绎不绝。2009年,他再创制出一个比原先更小的微型壶。呵!这个比赤豆小,与绿豆相差不多大小的微型紫砂壶,用嘴轻轻吹口气都能吹走,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除此之外,近代因为文献较多,有些名手创作的茶壶形制也可作为有类似标准器功能的标准时点,例如曼生壶中的箬笠壶、瓢提壶、井栏壶等的标准时点不会早于嘉庆;鱼化龙壶相传为邵大亨创制,所以此式也不会早于嘉庆;而同样是掇球壶.
只有师法造化,博采多长,才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的作品,赋泥土于生命。这是我从事紫砂花货型创作制造的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仿古,模仿,借型改装,不算创作,何况翻过来葫芦覆过去瓢,万变不离其宗。
“新入门的藏家,要注意藏品来源,因为市场上什么种类都有。另外在藏品的轮换过程中,要根据自己追求的风格类型进行藏品结构的改善,不能盲目收藏。” 中国嘉德瓷器工艺品部高级业务经理陈林林表示,中国嘉德自2008年春拍进入紫砂拍卖领域,当时的成交额为443万元,而2011年的最高峰时,总成交额达到1.4亿元。
创制砂壶的成型工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之处。这些工艺还包括烧窑的方法、烧成气氛、窑炉结构、燃料等诸多方面,这些外在的因素都会在成品上或多或少留下时代痕迹,因而也就成为我们今天断代的凭据之一。
蹊。篆刻追踪秦汉,为西泠八家之一。”1812—1815年,他在邻近宜兴的溧阳县做县令时,政务之暇与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朋友、幕僚谈天说地,饮酒品茶,在名为“桑连理馆”处,与紫砂名艺人杨彭年、邵二泉等一道参与茶壶的造型设计,并亲手运刀装饰字画,成功地创作了一批作品。这批由陈曼生一人或和他的幕客共同创作的茶壶,被后人命名为“曼生壶”。
筋纹器是明代紫砂壶造型的主流,其造型特点是将花瓣、瓜楞、菱花、云水等形体引入紫砂壶造型。把紫砂壶塑成花瓣式、瓜楞式等壶形,打破了壶形单调格局,使壶形造型趋于活泼多样,增添了无限的艺术意趣。
文化人的参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形制上的变化和装饰艺术上的水准。在装饰艺术上除绘画、书法和陶刻艺术外,最根本也是最有文化魅力的则是文学语言上的使用,更体现了文学的价值。
民国时期著名的紫砂壶艺人有许多位,作品很多,有的紫砂作品在国际博览会上获奖,对紫砂技艺的流传做过贡献,如俞国良、程寿珍、李宝珍、范鼎甫、范大生、陈光明、冯桂林、汪宝根、俞宝琴、谈伯章、江安卿等。
紫砂变化万千的卓越风姿和千百年来积淀的厚重文化让人陶醉。但是要在拍场上寻得有投资价值的紫砂壶,不仅要懂历史文化及书法绘画等知识,还要有悟性及鉴赏紫砂壶的好“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