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名家鲍廷博也说天香阁
--鲍廷博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彬"款提梁壶,通高20.5厘米;壶高12厘米;口径9.4厘米。壶身为半球形,平盖,六棱嘴,圆环状提梁如长虹贯于壶身。紫黑色泥中杂掺粗砂,造型洗练敦重,颇具气势。子口外侧上刻楷书"大彬"二字,并铃篆书"天香阁"阴文印一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鲍廷博南京博物院藏有一件"大彬"款提梁壶,通高20.5厘米;壶高12厘米;口径9.4厘米。壶身为半球形,平盖,六棱嘴,圆环状提梁如长虹贯于壶身。紫黑色泥中杂掺粗砂,造型洗练敦重,颇具气势。子口外侧上刻楷书"大彬"二字,并铃篆书"天香阁"阴文印一方。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冲冠之怒和山鸡映水 冲冠之怒 《水浒传》里,逼上梁山的林冲,绰号豹子头,他最早出现时的形象,是鲁智深眼里所见:豹头环眼,燕额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在其后的故事里,林冲自己说:若说高休这贼陷害一节,但提起,毛发植立!毛发直立,便是冲冠之怒,也他的形貌相应。 岳飞在《满江红》里,把自己对大好河山沦陷的激愤之情描写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是热血贵张、愤慨之极的形容,与春秋时期伍子青过昭关,
泰州博物馆收藏的另一把出土的紫砂壶,为海内孤品。1989年12月,在泰州东郊迎春果场新建住宅小区时,尚未使用机械挖土,而是由农民用铁锹挖房基。在距地表不到1米的深度,有个农民挖到了这把壶。
清未的紫砂雕刻艺术大师则有沈才田、陈柏亭、陈砚卿、罗兰舫和邵云如等。其中以沈才田和陈柏亭最为著名。还有一位邓奎,字符生,擅长书法篆刻,他曾为上海瞿氏(瞿应绍)到宜兴监制紫砂壶,并加刻花卉和铭记, 署款为“符生”。
在历史上,每个相同的时期中,紫砂艺人所使用的紫砂料基本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只是炼砂调制的配方各有不同,且大多秘不示人。他们往往各自习惯使用自己配制的砂泥,呈现出砂质的粗细,颜色肌理的不同,严格地区分和观察会发现他们各自的规律性。
故宫所藏又有晚清壶数款,艺术水平一般。唯黄玉麟款的圆壶具有代表性。尤其壶嘴的下垂设计与晚清民国时制壶名家陈寿珍所制相同,原为方便时人直接对嘴小啜,遂成一时特征,值得一介。
对于刚开始紫砂壶收藏的朋友,孙志宏的建议是,三个方面都考量合适之后,选择价位在300~1000元之间的壶,是比较稳妥的。不建议一开始就投入过多的金钱,理智消费,循序渐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提高,自身具备了一定的对紫砂壶的认识和鉴赏能力,再关注价值较大的名家作品。
紫砂壶用款识作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真款假壶,此类大多为名家应酬或市场供不应求时,由学徒或他人代制,盖上自己的印章。还有前代名家的印章身后流传下来,为后人仿制冒真。
曼生壶的书法及镌刻技法也为后开创了新的风范,例如壶铭的章法是因壶而异,稍高的壶身上作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的排到;而在扁形的壶身上则作品横向顺时针方向排列,并根据壶身不同肌理采用不同的刀法及进刀的深浅,可见曼生壶在造型及文化涵养方面对后世人留下了多宝贵的经验,这些对后世紫砂壶的发展都起到了至观重要的作用。
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
民国潘虎荣款民国绿紫砂双环梨形壶(图4),该壶是“曼生十八式”典型器,收腰、翘嘴,壶体印108个“寿”字,工艺精湛,体量较大,容量600毫升,轻微窑变,具窑变光晕。市场价:5万—1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