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有人说这款紫砂壶型太老土,已经过时了!
紫砂艺术发展至今,提梁壶名作辈出,而如果说有一把提梁壶是『最富有时代感的,并且又是最实用最常见的』,那么非『洋桶』莫属。
紫砂器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光货)、自然形体(花货)、筋纹形体三大类。这是历代紫砂艺人,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艺术特点而创作的。而几何形体又分为圆器和方器两种,紫砂器的各种形体是在方器、圆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紫砂器的造型可以说“方非一式,圆不一相”。
紫砂发展到今天有着各种各样的壶型样式,而总是有那么几种是长盛不衰,一直受我们喜爱的款式,『梅花周盘』即是其中之一。梅花周盘也是紫砂七老中的王寅春先生,最为著名的一款作品。
紫砂艺术,直至整个工艺美术里的诸多美感都是通过形式开显出来的,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一一传递给受众。这种视觉上的形式美究竟与艺术家的创作本性有怎样的关系?
本文专门介绍上海博物馆馆藏,紫砂雅玩陈设、文房用具,不涉及紫砂茶器。这些雅玩陈设、文房用具,大多是仿生作品。以紫砂丰富多变的泥色,展现特有的仿生肌理,精妙绝伦!
关于紫砂壶的起源朝代,说法颇多,但至少从明代正德年间算起,到现在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这风云变幻的几百年间,紫砂壶也经历了一些变革。但这一路走来,紫砂壶却“装”下了古典的诗、书、画、印,以及前人的信手天工。她就像个采花的姑娘一样,不断拾得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而融入自身。
在我们追逐紫砂茶器的同时,你是否知道名家、大师们的紫砂酒具作品,它们同样精工精致、神韵俱佳,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些精品酒具,目光流转处,你是否嗅到了悠悠的酒香?
紫砂壶界有这样一句话;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泥料的调配、窑温与烧法都会对壶的品相有影响,而烧成后的收缩率也有不同。再者,紫砂矿脉的泥性都不尽相同,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体现作品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那么简单的事。顾景舟的忘年交,唐国新1988年春去黄山游玩,碰到一把盖子破损的,邵大亨紫砂壶,当即花80元买下。回去后直奔顾老家中,顾景舟只看了一眼便断定是真品,接着顾景舟笑言;我来配个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