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兴龙窑

    龙窑的优点是利用自然山坡建造和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故造价低,又有充分利用余热;缺点是劳动强度大。

    07/04
  • 月照上人说道家智慧之逍遥游

    逍遥的境界是“无所待”的,即不依赖外在条件、他力的。大鹏虽可以击水三千,背云气,负苍天,飘然远行,翱翔九万里之高,然而却仍有所待,仍要依凭扶摇、羊角而后始可飞腾。

    07/03
  • 民国陶刻名家

    陈曼生的出现推动了陶刻文化的发展,同时也让陶刻艺术在紫砂装饰方面有了一定的立足之地,将紫砂文化同传统的中国文化融合一起,不仅让人回味中国古老历史文学,也让你受到文化艺术的熏陶。随着陶刻艺术的发展,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陶刻艺人,特别是在民国时期,现在为大家介绍当时最为出名的十五大陶刻大家。

    03/28
  • 宜兴龙窑

    龙窑烧窑工种相配套的杂务活,有掳窑、圆鳞眼、支户口三种,它有很强的时间性与契合点。

    02/17
  • 锔艺的历史及工艺

    锔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发明的修补器物的一种独特方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锔活除了锔钉之外,还有包,镶,补等工艺。

    01/06
  • 紫砂专业村的紫砂事

    在陶都宜兴丁蜀镇东南,有一个美丽富饶的村庄——双桥。这里因上代人捐资造双桥造福后人而美名远扬,而且因为家家户户做壶而成了享誉神州的“紫砂专业村”。

    12/09
  • 泡茶器具功能

    当我们泡茶时,将茶具区分成下列四大类,并分区使用,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12/02
  • 紫砂艺术节大师讲坛

    邀请了紫砂大师李昌鸿、顾绍培、吕俊杰做客“大师讲坛”,收藏大家张一成坐镇鉴宝,均陶掌门方卫明、河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张玉等聚首热论紫砂话题。

    11/13
  • 大师壶难寻引发的深刻思索

    汪寅仙大师的紫砂收藏馆藏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那里也是她的家。

    11/06
  • 传承紫砂文化

    紫砂由最初的一种炻器渐渐演变成我国特有的紫砂文化,最终发展成民族的符号,离不开自古至今众多爱好紫砂的文人雅士,更离不开紫砂文化的代代传承。

    11/04
  • 玩壶乐趣事

    紫砂壶最初出现时仅仅就是一个饮水的器具,随着文人的参与与把玩,紫砂壶被赋予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品味。

    08/29
  • 宜兴均陶

    宜兴均陶蕴涵了丰沛的陶瓷文化,带着厚重的地域特征、中国特色,在秦汉、唐宋的宜兴釉陶影响下一路走来,经上千年的艺术创造,获得了“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语。

    08/23
  • 返璞归真的真意

    道家、道教追求返朴归真,“朴”、“真”是大道本质的反映,是圣人德性的最高境界。

    07/30
  • 紫砂鉴赏随壶缘

    当然鉴赏紫砂壶不能脱离最基本的几个方面,即老艺人们常说的做壶无定法,但壶中有方圆。

    07/24
  • 紫砂茶宠

    与茶器不同,茶宠没有前生记载,茶宠原本不属于茶具用品,应该属于文房用具,是古人用来装点书房文化的小物件。

    06/06
  • 圣思紫砂桃杯铭文赏析

    铭文为“阆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而这则铭文并非作者自撰,而是引用唐代诗人许碏《醉吟》诗中之二句。

    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