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最大、最小、最贵、最早的壶

    世界上最大、最小、最贵、最早的壶

    04/15
  • 宜兴紫砂壶的别称,你知道吗?

    五百年来,紫砂壶的称呼,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不同的称呼,散见于各种史料中,俯拾即得,淘壶人为您整理如下。

    02/27
  • 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的前世今生

    在某次“陶艺节”开幕式上,汪寅仙大师宣读了由众“专家”评选出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这十大壶型包括石瓢、仿古、供春、掇球、提壁、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报春、风卷葵等。

    06/18
  • 紫砂壶中自然元素的审美

    在借助大自然万物创作手法中,清初紫砂名手陈鸣远是一位创立发展田园风情紫砂壶的奠基式人物。

    06/06
  • 僧帽壶的文化意义

    “僧帽壶”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结合,不仅是紫砂壶艺术上的经典,也映照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型因壶口形似僧帽而得名,壶身为六角形,壶身口沿处延伸出五瓣莲花,壶盖呈正六边形,边缘隐现于花瓣之中;壶钮则为佛球状,犹如僧帽之顶,风格优雅悦目、朴拙坚致

    06/06
  • 吴仕家族的紫砂历史

    为什么吴仕的“家僮”会用心去学造壶呢?实际上,这和吴仕的上辈人喜好茶有关。吴仕之父吴纶是一位无意仕途、醉心山水的“茶痴”,对茶有特别的爱好,与当时的文人墨客往来密切,尤其同有“吴中四杰”之称的文徵明、沈周、仇英等交往甚密。

    05/30
  • 西施与文旦的艺术美来源

    西施壶与文旦壶究竟有没有连理关系未曾考证,但她们至紫陶艺人创造来世以后,,她们艳丽的色彩、丰满俊秀的体态、精美实用的功能以及流传亘古的美丽传说,一直是爱好紫砂艺术的人们爱不释手的灵物。

    05/20
  • 南京博物馆三把名紫砂壶

    大彬款梨皮提梁壶,该壶外观大气,雍深古朴,具有早期紫砂壶雄浑大度的气质,亦是时大彬早期作品。紫泥调砂。壶胎外层有黄色细砂粒,俗称“梨皮”,器身呈现金星点,如撒金般闪闪生辉。

    05/12
  • 漫谈掇球形制的变化

    程寿珍号冰心道人,他在“大亨掇球”与“友廷掇球”的基础上更大胆地三度创新,壶身更圆更丰满;壶口再放宽,壶颈再度拉高更显精神充沛;壶盖极度夸张,呈饱满的半圆球;壶钮圆珠适度放扁,在视觉上让壶盖的张力充分展开;壶嘴增加曲线的弯度;壶把飘逸舒展中见好就收,形成了一个 “耳朵”形曲线的优美空间,各部比例协调,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缺憾。整体造型古朴敦厚、秀美醇和,壶钮、壶盖、壶身在视觉上形成了三“球”重叠之势。

    05/06
  • 紫砂壶细节考究

    筋囊货造型和花货的某些造型,也符合几何图案的定义内容,那么“几何造型”就不仅仅局限于光货造型的范畴,为“光货”所独有,因此,把光货造型等同于几何造型,希图用科学之名来规范古老的手工技艺,反而不科学,也不准确,没有“光货”二字更拙朴更有神韵。

    04/21
  • 紫砂壶的创新

    紫砂艺术的创作方向,应紧密结合生活实用和环境美化。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品种繁多,美不胜收,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情趣的变革,有的正逐步走向消亡。

    04/21
  • 为茶而生的紫砂壶

    “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以它自身与茶的亲和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它典雅温润的色泽,多变的造型,不仅仅是给予了我们视觉上极大的享受;更重要的,它是一种实用的器皿,是我们各种场所中用来泡茶的工具。

    04/18
  • 阳羡砂壶图考对曼生壶的记录

    《阳羡砂壶图考》详细记述了陈曼生参与紫砂壶艺的过程:“曼生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手绘十八式,倩杨彭年、邵二泉等制壶,为时大彬后绝技,以推壶艺中兴。曼生壶铭多为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所作,亦有曼生自为之者。凡自刻铭、刀法遒逸,每经幕僚奏刀或代书者,悉署双款;寻常贻人之品,每壶只二百四十文,加工者价三倍。”

    04/18
  • 古墩壶:古风雅韵淳朴美

    “古墩壶”是典型的圆器光货如不加任何装饰,只能称之为“素面素心"的素器。

    04/17
  • 天籁壶:紫砂壶与音符的结合

    这套看似普通的紫砂壶,它揭示了一个被绝大部分中国人遗忘的世界第五大发明——音乐的十二平均律。

    04/16
  • 紫砂壶里的书卷气

    收藏紫砂壶之妙趣,在于体会其中浓浓的“书卷气”。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