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壶图录》与曼生壶
在日本人奥兰田著的《茗壶图录》中,共收录了32把茗壶,其中除2把瓷壶、1把锡壶外,其余均为紫砂壶,更为可贵的是其中有两把与“曼生壶”有因缘。
那些主流陶艺家和陶艺大师们,都有自我创作的特殊的艺术涵养,且极虚心、细腻的去思考艺术创作的传统价值和创新的成效,使其作品能顺畅地彰显出其特有的“独创性”及“现代化”的基本要素。
民国时期紫砂之所以能出现复兴,是因为有一批杰出紫砂人才,制壶名手如程寿珍、范大生、俞国良、李宝珍、汪宝根、蒋燕亭、陈光明、冯桂林等,陶刻名手如邵云如、赵松亭、陈少亭、任淦庭等。
精湛的技艺是评审壶艺优劣的准则,嘴、把舒展、自然,犹如地就天成,或圆润、或飘逸,口盖严密,含线通转而隙不容发,朴质大方,轮廓固正,纤巧的线条,方园分明清晰,表面的挺括,光滑而刚劲有力,点、线、面交待清楚,线条的来龙去脉,缓冲过度,明暗的转折,这些都是一个制壶艺人所具备的技艺,也就是价值的高低。
紫砂壶艺创造,有必要依据紫砂泥的特性和紫砂壶艺的施技方法,使紫砂原料的特征能经过你的创造,充沛的表达出来,充沛的反映出来,一起要贯穿紫砂茗壶之功用,即有用功用,摆玩功用,赏识功用或叫功用合理,视觉漂亮,触觉舒服,安全结实。
“紫砂造型贵法自然,紫砂塑器有史以来,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它以自然物体形象为创作源泉,题材丰富,经历代众多艺人的智慧和创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个时期皆有风格独特的名师巧匠出现,创制出不少传世佳作。”汪寅仙以她自己的作品为例来说明紫砂壶“神形兼备”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