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水平壶
紫砂水平壶是紫砂茶壶小品的统称。相传古时南方潮州人喜好用紫砂小品茶壶泡茶,据称小壶泡茶效果最佳。但小壶泡茶也有不便,即茶水易凉,茶叶在壶中不易发泡,故在泡茶时要将茶壶放在瓷碗中,再在碗内冲入开水,这样不仅起到保温作用,同时使茶叶在壶中发泡充分,达到最佳状态。
紫砂水平壶是紫砂茶壶小品的统称。相传古时南方潮州人喜好用紫砂小品茶壶泡茶,据称小壶泡茶效果最佳。但小壶泡茶也有不便,即茶水易凉,茶叶在壶中不易发泡,故在泡茶时要将茶壶放在瓷碗中,再在碗内冲入开水,这样不仅起到保温作用,同时使茶叶在壶中发泡充分,达到最佳状态。
明代以来,紫砂传器有一个其他工艺美术器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就是署款文化,它能记录时限和相关人物,增加紫砂器的无形资产(即付加值),对于紫砂陶来说,这是得天独厚的历史形式,无论是刻款还印章,都溶进了书卷之气和金石之味,大大提升了紫砂的品位。还有许多文人雅士,在茶壶上留下了镌秀的文字及画面,使紫砂器物素雅迷人的形象,因文化艺术的滋润而流芳古今。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鉴赏,一向是区分著三个层次: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
龙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人民崇拜的民族象征。而在陶瓷堆花装饰中龙纹一直支撑着相当重要位置,它占据了堆花装饰的“半壁江山”。一方面,它蕴藏着极其广泛和深沉的文化含义;另一方面生动、神异的艺术形象,具有鲜明的强烈的装饰艺术效果,所以被堆花装饰广泛应用。
壶是为人设计的,壶由人而神显,人因壶而怡情——古今许多文人墨客都通过赏玩紫砂壶、品位工夫茶来寻求淡泊、宁静的心态。先贤有云“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性刚者可赏柔壶;心乱者当玩条直壶;身孤者宜持自然壶;气软者应藏方壶。阴阳中和,事半功倍,实乃紫砂壶奥妙之所在。
紫砂壶,造型简练、大方,色彩淳朴、古雅,不仅富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格,而且还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的特殊功能——用以盛茶,“外类紫玉,内如碧云”;赏其风采,“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色泽就越发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也越是醇郁芳馨,甚至空壶里注入沸水都会有清淡香气,故尔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珍同拱璧,贵如珠玉——茶具万品,独以紫砂为尊。
紫砂壶具有实用性,同时又兼俱艺术性,若是新手入门,应注重实用性,在自己慢慢把玩有些经验之后再更深层发展,对于注重艺术性的朋友来讲,怎么鉴赏紫砂壶便成了最关心的问题。
瞿应绍的壶上绘画具有艺术的整体构想和装饰意识,而不仅仅是在壶身上画上几笔作为点缀。因此,他的壶上绘画和铭壶整体协调,和谐对应,并能做到繁而不闷,疏而不陋,壶画合一,浑然天成。
此壶铭文见于上海博物馆藏的一柄四足方壶之腹部,上镌楷书且饮且读,不过满腹。为禹同道兄远.钤‘陈鸣远造’篆书阳文方章。此壶高一零三毫米,口径六十七毫米,壶形方中显圆,寓圆於方,敦实厚重,是陈鸣远的代表之作,也是反映陈鸣远制作技艺与文人翰墨相结合的典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