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玉金砂

    “天人合一”的紫砂壶艺,注重了心境的抒发,说明了当时的风雅之花所处的文化气候和艺术土壤是特别的温和与优良。

    08/22
  • 品味紫砂

    一把造型精致的紫砂壶本身就足以耐人把玩,尽管没有瓷器光滑漂亮的釉彩,但紫砂砂质的亚光效果所表现出的温润含蓄之色亦让人赞赏。

    08/19
  • 紫砂壶中的雅文化

    多少年来,我们以各有千秋的姿态欣赏、享用雅文化里紫砂壶这支久开不衰的奇葩,荡游陶醉于紫砂文化的百花园中。当你心满意足地迈出这座紫砂花园时,你会突然发现:你的灵魂得到净化,你的心境得到了升华。

    08/16
  • 明代紫砂壶艺术

    自明代正德到明代末年(十六世纪初至十七世纪初)紫砂茗壶以筋纹造型居多。有些作品受铜镜外形及铜器影响非常明显。明式家具简洁、凝重的风格对紫砂壶的影响也随处可见。

    08/15
  • 紫砂薄胎壶的艺术美

    作为一种实用器皿,这巧夺天工的薄胎壶要更多地照顾到“观赏”和“实用”的双重要求。

    05/24
  • 艺品如人品

    品如人品,紫砂壶陶艺的艺术品位是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厚积才能薄发。鉴赏和品评,是提高我们欣赏和鉴别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见仁见智,本人仅在这里抛砖引玉,是珠玉,她早晚会发出光泽。

    08/12
  • 紫砂茶具与文化的碰撞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

    08/12
  • 紫砂的意境美

    在中国陶都,作为我们民族特有的,集材质、工艺、造型、功能于一身,兼刻、画、镶、嵌众多装饰于一体,融诗、词、禅、偈等文学形式于一炉的宜兴紫砂器,在一大批学院毕业生的自觉追求下,注重创新作品有新突破,一路走来,颇多收益。

    08/12
  • 文革壶

    文革壶文化从广义上讲是一种社会文化,它是那一时期社会体系体例,路线方针.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详细体现。

    08/12
  • 紫砂起源探讨

    宜兴紫砂创始在何时,在我国陶瓷史上一直是悬而未决的问题。明、清时代的史籍中明确地说,紫陶器创始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金沙寺的和尚和书僮是创始人。

    08/10
  • 文人在宜兴紫砂兴起中的角色

    文人亦喜茶,品茶是一种心境,紫砂又是茶之绝配。紫砂,与茶,与文人,承载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涤荡着人世间无常的喜怒哀乐,滋养着一份淡泊宁静的心境。

    08/09
  • 宜兴紫砂工艺厂发展历程

    1960年以后的宜兴,延用1930-1950年间养息未用之泥料,朱泥中石黄泥成分高且统一练泥调土配泥,加上专业分工的固定。窑烧方式稳定,以及一厂大量采用模具辅助,60年代标准壶壶品特征是精致度佳,泥色偏清红,壶底款落『中国宜兴』,大幅替代其它三种6字章款。

    08/09
  • 德钟壶鉴赏与历史浅析

    “德钟”亦名“钟德”,同是两字,前后颠倒,其意迥然。

    08/09
  • 茶文化与紫砂文化

    紫砂壶是与其他艺术相融合的,诗、书、画、印常常作为壶的画面构成因素;松、梅、竹、石,常常成为壶的基本造型。

    08/08
  • 宜兴紫砂陶的情趣展现

    宜兴紫砂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十分成熟地构建了自己的文化体系,雄立于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之林。

    08/07
  • 紫砂巨匠时大彬

    时大彬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鹏之子,生平活动期在明代万历朝至清代康熙朝之间。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