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棠谈紫砂:文人与紫砂密不可分
砂是一门结合了文化与工艺的独特艺术,这里面有工艺师更有文人的功劳,倘若里边少了文人的参与便少了一份优雅与古典的气质,而徐秀棠大师就讲述了文化与紫砂之间的紧密关系。
砂是一门结合了文化与工艺的独特艺术,这里面有工艺师更有文人的功劳,倘若里边少了文人的参与便少了一份优雅与古典的气质,而徐秀棠大师就讲述了文化与紫砂之间的紧密关系。
凌锡苟,又名一兵,艺名陶石,1939年7月生,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1年 第五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1年 首届)、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2013年10月26日逝世,享年73岁。其作品表现手法多样、形式多变、造型生动准确。关注培养的青年一代,均有上乘之作问世。
厉上清,男,1979年出生,先后师从果兴大和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鲍志强先生,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教授乌峰先生。首届中国紫砂装饰大奖赛金奖获得者、宜兴市十佳青年陶艺家。
紫砂自从分门立派至今,经过数十辈艺人的努力和积累,形成了它一整套的语言及区别于其它陶瓷的形象。从存世作品看,早期造型主要采用几何形分割、组合、图案型的规则处理(如筋纹器)等,其手法是较规矩、有法度、重对称,制作讲究,淳厚古朴。
邵顺生,1955年生于宜兴陶艺世家,2012年研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师从国大师顾绍培,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传人,擅方器人称“紫砂方器之王”,其作品挺劲阳刚、浑厚大度、气势最佳。
多少年过去了,惠祥云直到今天才对外人说出他做这把壶的实际情况:当年做这把壶的时候,光泥条他打了8000下,壶的肩膀做了两天,修改了三次,最后出炉的壶,不仅肩膀泥面光滑有骨感,而且看起来有肉,很圆润。
黄自英·掇球 宜兴是中国的陶都,紫砂陶的故乡。她位于太湖之滨,山明水秀,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绿洲,竹的海洋”之称。宜兴又处于亚热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因上天的厚爱,地下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土。特别有利于陶瓷的生产。 紫砂陶的第一要素─ ─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产于宜兴本地,他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
蒋小彦常说“密不透风,空能跑马”,“留白”在他看来是最高的艺术境界。他的作品很少有书画纹饰。即使有,也是在把、嘴等地方“点到为止”地刻些字、词。他要让人一眼先看到器皿,与器皿有共鸣的人才是真是懂得他的创作灵魂的人。
人生高低起伏太正常,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关键在于衡量回报的时间是一天还是一年还是一生,它决定了你的人生走向,是往长远看还是只要眼下利益。纠结于眼下,无谓的徘徊不如勇敢踏出去,做“8020”中那20%怀长远眼光敢于出手的成功者。
作为宜兴紫砂名门徐氏之后人,在1992年即投身紫砂,至今已有十六个春秋。在求艺创作的过程中,我得到叔叔、高级工艺美术师徐元明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的悉心指导。我首先通过对紫砂五色土的肌理特色深入研究,学会手工调制紫砂原料,又通过揣摩,勤奋求艺,细细领悟紫砂成陶技艺的奥妙所在。我在这艺术氛围浓郁的环境中,练就了一手娴熟的紫砂壶手工制作技艺。
历史地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鉴赏,一向是区分着三个层次: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人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面向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
制作紫砂壶方器类造型设计雏型首先要优选紫砂泥料的色泽纯净,即充分利用紫砂泥五色土的天然颜色,以及用各种不同紫砂泥混合拼制调成的颜色,使其适应造型要求,充分表达壶的创意,突出壶所表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