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陶刻领域的“三把名刀”之(二):鲍志强
熟悉紫砂陶刻的人,都知道宜兴有“三把刀”:谭泉海、鲍志强、毛国强。今天要介绍的是第二位:鲍志强。
在宜兴紫砂壶中,陶刻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手法,也是紫砂壶装饰的主要形式,通过在壶上留下诗词歌赋、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等,使紫砂壶增加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内涵。
紫砂壶与茶叶的搭配,宛如一场神奇的化学反应,不同的组合能带来完全不同的口感和韵味体验。在搭配的选择上,我们不妨遵循“以壶适茶,因茶选壶”的原则,综合考虑泥料、壶型、容量等多个因素。
十大历史名壶是由宜兴市广播电视台、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主办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评选活动中选出,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公布的宜兴紫砂壶中的十大经典。
在紫砂行业,将宜兴境内黄龙山以外其他矿区的泥料统称为“外山料”,而只有位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下的高品质紫砂泥被称为“本山料”。比对两者后不难发现,宜兴本山料的品质更好,不仅在可塑性、耐火度、透气性、泡养效果全面碾压,而且烧制温度宽泛。
顾景舟,被誉为“紫砂泰斗”、“一代宗师”,其代表壶型也不在少数。今天,我们来聊聊顾景舟大师的“景舟八式”,这八款壶式乃是顾景舟紫砂壶作品经典中的经典,无一不在拍卖场上大放异彩。
作为一种可以承载情愫的器物,紫砂器从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关注。仅在清代便出现了两波文人与紫砂艺人合作的高峰。其一,便是广为世人所知的“曼生壶”,是由陈曼生与杨彭年等人共同制作的文人砂器精品。其二,则是由梅调鼎、任伯年、徐三庚等人领衔的玉成窑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