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强仿古士圆元条壶紫砂作品鉴赏
沈建强所制仿古士圆元条壶,以原矿朱泥作胎,胎质细腻,呈色明润,上手手感极佳。造型将仿古与筋纹器相结合,椭圆形身桶,扁而蕴力,自壶钮至壶底,以32瓣筋馕贯穿,线条勾勒精细,经纬深浅自如,饱满而富有韵律。
沈建强所制仿古士圆元条壶,以原矿朱泥作胎,胎质细腻,呈色明润,上手手感极佳。造型将仿古与筋纹器相结合,椭圆形身桶,扁而蕴力,自壶钮至壶底,以32瓣筋馕贯穿,线条勾勒精细,经纬深浅自如,饱满而富有韵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统一度量衡器,是其中之一。“秦权”,便是秦代官府批准的标准秤砣。紫砂器中的秦权壶,仿秦权而制,有圆、方两大类。
顾景舟向来十分推崇清末紫砂大家邵大亨,在上海仿古期间就曾精仿过邵大亨的多件传器。或许是机缘巧合,1946年,抗战胜利不久,顾景舟获得了一个制作100把大亨仿鼓壶的机会。
飘菊壶,灵感源自秋季菊花盛开迎风飘动的景色,原创设计,款式市面少见,乃是沈建强经典代表作之一。壶体以繁复的筋纹构筑螺旋造型,每条筋纹的间隙、角度把握精准,飘逸灵动,极富韵律美感。
最早的莲子壶流行于明崇祯年间,一说因整体形似一颗莲子,象形而名,另说由古时南方煮莲子粥所用到的莲子罐演化而来。清初以后,莲子壶的造型开始趋向多样化,出现了平盖、牛盖、盎盖、嵌盖、筋纹等式,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2024年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名单共958人,传统技艺领域205人在列,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有2人入选,顾绍培为其中之一。
无论是延续传统,还是创新而作,将自然界的动植物融入紫砂壶的设计屡见不鲜,其中以花为题材的壶式更是不计其数,除了在紫砂壶表采雕塑、贴花、泥绘等手法装饰各种花朵,陶艺家们也常常将花作为紫砂壶的基本形体。
吕尧臣,1941年生于宜兴,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尤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其下传弟子有吕俊杰、刘建平、吴群祥、鲍正兰、鲍峰岩、储亦斌、陈岩等。
紫砂壶的口、肩、腹、盖、流、把和底,由于轮廓各异,断面或圆、或方、或方中寓圆、或圆中寓方,要在整体造型上和谐统一,就得恰当运用各种线条,使各部位造型要素融治。紫砂壶上的线条多为水平方向,起过渡、缓冲、掩盖接缝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结构线和装饰线两种。
此件禅墩安泰壶为限量款,每款仅做5把,以原矿底槽清作胎,以花入壶,比例拿捏恰到好处,富有律动的线条,勾勒出花之美态,表以吉祥安泰之意,加之洒金装饰,更显高贵典雅,隽永耐看,赏用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