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上的装饰题材之佛手

    匠人们取佛手为原型,结合紫砂艺术,制成各种造型的花式砂壶,极富创造力。佛手谐音“福寿”,是多福多寿的象征,将佛手作为装饰,使得紫砂壶成为一件可以传达祝福和愿望的载体,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01/26
  • 紫砂界以花器著称的制壶名家(下)

    姚志源、沈建宏、范萍、厉振宇、方霏霏、刘青、余淑琴等,都是紫砂界擅制花器的实力派或潜力派陶手。

    01/26
  • 紫砂泰斗顾景舟的仿古之作

    1936年,21岁的顾景舟,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赴上海仿古制陶。上海仿古的阶段大概持续了两三年的时间,笋形水盂、龙把凤嘴壶、僧帽壶、天鹅樽等都是顾景舟这一时期的作品。

    01/26
  • 段泥壶的养壶小技巧

    段泥壶养好后,会渐渐沉淀出独特的茶味和包浆效果,前后变化很大,外观相当漂亮,令人欣喜。所以,虽然段泥壶在养护时需要更多耐心和细心,但同时养成后也带来更多的收获。

    01/26
  • 堵江华莲花壶紫砂作品鉴赏

    此件莲花壶,制作于90年代初,为堵江华摹古顾景舟师父储铭的经典代表作品,以原矿底槽清泥料制成,无论是身筒造型,抑或是细节之处的呈现,都巧妙地融入荷莲形象。

    01/25
  • 紫砂壶上陶刻的铭文有何用意?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具的代表之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渊源。紫砂壶上陶刻的铭文是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装饰,这些文字不仅仅是表面的点缀,更是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寄托。

    01/25
  • 顾景舟大师的十大仿生佳作

    顾景舟大师不仅精于光素方圆器,亦擅制仿生器,其仿生制品如木瓜壶、双线竹鼓壶、梅报春壶以及仿陈鸣远的笋形水盂、龙把凤嘴壶等,工精形巧,栩栩如生,令人叹服。

    01/25
  • 紫砂壶上的传统纹样装饰

    作为民间手工艺的紫砂器,其图案及技法长期受到传统装饰元素的影响。紫砂作品之中常见的传统纹饰有回纹、云纹、如意纹、柿蒂纹等。

    01/25
  • 紫砂壶中各式各样的瓜形壶

    陶艺家们从自然植物中汲取灵感,通过观察大自然中的瓜类,将其独特的形态和线条运用到紫砂壶的制作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瓜形壶。瓜形壶的制作不仅强调实用性,还注重艺术性,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使瓜形壶成为既实用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01/25
  • 施小马六苑壶紫砂作品鉴赏

    六苑壶,施小马老师以原矿紫泥作胎,整器轮廓分明,骨肉亭匀,给人以明快挺秀之感。桥钮挺立,弯流挺拔,耳把秀雅,造型感强烈,形成和谐之美。

    01/24
  • 紫砂壶提梁的类型

    提梁壶的造型繁多,提梁作为提梁壶重要的组成部件,制式也各异。提梁分素式和花式两种,素式常用于光器,简约而雅致,花式常用于花器,装饰性更强。提梁本身的构成,一般分硬提、软提两类,其中硬提多见,软提少见。

    01/24
  • 紫砂壶陶刻装饰的五大主题

    紫砂壶的刻画装饰是由制壶艺人署名落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装饰形式,即以刀代笔,以刻代绘,在保持一定湿度的、已成型的坯体上,装饰文字与图案,俗称“陶刻”。紫砂壶上的陶刻装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诗文、花鸟、山水、人物、博古纹饰五种主题。

    01/24
  • 紫砂界以花器著称的制壶名家(上)

    花器,又称“花货”,一般是指模仿花、果、植物、动物等形体的紫砂壶,是利用紫砂泥优良的可塑性,以雕、镂、捏、塑、贴花等手法,将天然形态中富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部分进行提炼,装饰设计成生动传神的自然仿生器。

    01/24
  • 紫砂壶盖丢失或破损后,配盖为什么不易?

    在紫砂界,有“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之说,这一说法表明为紫砂壶配盖的复杂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做一把壶,紫砂壶的壶盖丢失或破损后,如果另配壶盖,是很难做到与原本的壶完美匹配的。

    01/24
  • 一代宗师顾景舟晚年的紫砂作品

    顾景舟一生制作的紫砂壶数量不是很多,他有时好几年才做一批壶,而且个个要求质量上乘,不满意的都要毁掉。即使到了晚年,顾景舟仍然坚持做壶,时有精品产出。

    01/24
  • 施小马六方提梁壶紫砂作品鉴赏

    六方提梁壶为大师级别高藏,原一厂老紫泥色泽温润,砂质沉秀,触之细腻。整器比例和谐,形制严谨,施小马老师将刚与柔、方与圆之美学巧妙结合,线条弧度力量感十足。如斯工艺与韵味,值得细细品赏。

    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