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陶刻领域的“三石”传奇

    今日,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三位艺名皆嵌有“石”字的陶刻巨匠,他们以其卓越的才情与深厚的功力,在紫砂陶刻史上刻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共同谱写了紫砂界的“三石传奇”。

    07/08
  • 紫砂泥料为什么需要陈腐?

    与细腻洁白、成分相对单一的瓷土不同,紫砂泥料是大自然的厚赠,富含多种矿物元素和有机质,结构更为复杂。这种复杂性,也催生了一项对瓷土而言并非必需,但对紫砂泥却至关重要的独特工艺,即陈腐。

    07/08
  • 顾景舟与任淦庭合作的段泥竹节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毕生创作的近百件壶艺珍品中,光素器以其雄浑磅礴的气韵、洗练古雅的形制,构成了其艺术殿堂的主体,早已享誉寰宇。相比之下,他的花货作品则如凤毛麟角,尤为珍罕。而这件段泥竹节壶,正是顾老匠心经营花货艺术的典范之作,淋漓酣畅地展现了他在此领域的卓绝造诣。

    07/08
  • 宜兴紫砂壶泥绘工艺

    泥绘,宜兴紫砂壶装饰技法中的一种,简单来说就是以泥作画,其精髓在于将紫砂泥料研磨成极细的泥浆,以笔为媒,在湿润的壶坯胎体上挥毫泼墨,堆塑点染。

    07/07
  • 宜兴紫砂壶名家李仲芳

    明万历年间宜兴制壶艺人李仲芳,是名匠李茂林的长子,因排行老大,故有“李大仲”之称。他幸运地拜入一代宗师时大彬门下,并因其超凡的悟性与技艺,被公认为时大彬最负盛名的入室弟子。

    07/07
  • 淘壶人物丨王旭生紫砂壶鉴赏

    王旭生,中青辈实力派,先后师从施小马、胡永成、徐达明、徐汉棠四位大师,创作尤以光素器见长,作品造型优美大方,细节处理一丝不苟,完美融合了艺术观赏性与日常实用性,在收藏界广受认可。

    07/07
  • 历史上的玉元素紫砂壶名作

    在紫砂艺术浩瀚的星河里,匠心独运的艺人们巧妙地将玉的意象、形制与精神融入壶艺创作,催生出一批传世佳作。

    07/07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绿泥竹段壶

    绿泥竹段壶,整体工艺精湛利落,每一处细节都经得起推敲,气质温文尔雅,从容大度,将自然竹韵与文人意趣完美熔铸于紫砂方寸之间,堪称顾景舟花器序列中无可争议的经典代表。

    07/07
  • 宜兴紫砂壶陶刻工艺

    陶刻以刀为笔,以陶为纸,熔铸文人雅士的笔墨意趣与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于一体,成为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是艺术审美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晶。

    07/04
  • 紫砂史上唯一一把千万级掇球壶

    2019年年末,上海朵云轩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由紫砂泰斗顾景舟先生精心制作的“掇球壶”以高达1150万元人民币的惊人价格落槌成交。这不仅创下了该场拍卖的瞩目焦点,更使其成为紫砂拍卖史上迄今唯一一把跻身“千万级”殿堂的掇球壶作品,其珍稀程度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07/04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均玉壶

    均玉壶不仅是一件功能精良的茶器,更是顾景舟深厚艺术修养、严谨治壶精神与卓越创造力的结晶。它将紫砂方器的造型可能性推向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其方圆交融、刚柔并济的艺术语言,历久弥新,堪称不可多得的紫砂传世神品,在紫砂艺术史上占据着崇高地位。

    07/04
  • 紫砂壶养不出包浆?这些原因可能是关键

    紫砂壶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其经年累月使用后形成的温润如玉的“包浆”。然而,不少壶友精心养护却迟迟不见包浆踪影,甚至因此怀疑壶的真伪。深入探究,主要有几方面的关键因素。

    07/03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三足高腰线提梁壶

    紫砂泰斗顾景舟尤谙“师古而化古”之道,其作品往往脱胎于深厚的传统文脉,又焕发出卓然不群的创新光芒。三足高腰线提梁壶,便是他汲古开新、技艺圆融的巅峰之作,堪称紫砂艺术中“古韵今风”的典范。

    07/03
  • 南北两大博物馆收藏的陈鸣远筋纹器珍赏

    作为一代紫砂巨擘与花货宗师,陈鸣远作品中花器、光器及文房雅玩较为常见,而筋纹器传世稀少,尤为珍贵。今日,让我们聚焦南北两座重量级博物馆珍藏的陈鸣远筋纹杰作,跨越时空感受其匠心独运。

    07/02
  • 宜兴紫砂壶描金工艺

    在宜兴紫砂壶异彩纷呈的装饰手法中,描金装饰以其璀璨夺目的金辉与精湛绝伦的工艺,尤为引人瞩目,历史上多用于进献宫廷的贡品和远销海外的珍品之上。

    07/02
  • 顾景舟紫砂代表作掇球壶

    相较于邵大亨掇球的雄浑磅礴,顾氏之作更显含蓄内敛;对比程寿珍掇球的饱满丰腴,景舟之壶则透出高古质朴的气息,鲜明地烙印着顾氏壶艺特有的严谨法度与爽净风骨。

    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