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沏茶角度来选择紫砂壶?
在选择一把新壶时,如果单纯地从沏茶的角度考虑,首先应该考虑的便是壶的实用功能。
文革壶所用的料,质量普遍比较好。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只有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家生产紫砂壶,所有紫砂原料,全部由宜兴陶瓷公司原料总厂提供,然后由宜兴紫砂工艺厂原料车间加工成熟泥。当时宜兴紫砂工艺厂制作的普通商品壶和高档商品壶,都是使用这种泥料,因而文革壶所用泥料的质量是相当好的。
新壶作旧是指将新紫砂壶以某种方法进行处理,使之看起来像有年头的旧壶一样,从而提高其市场价值,从中牟利。 在紫砂壶收藏界,有不少人喜欢收藏老壶、旧壶,因此也有人用新仿的紫砂壶作旧,冒充旧壶老壶出售,将售价提高许多倍。新壶与旧壶最明显的区别标志,是新烧成的紫砂壶表面会有一层光泽。如果能除去这层光泽,就可以冒充旧壶出售。为了除去这层光泽,作假者发明了不少办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将新壶放入浓重的红茶汤中煮烧,经过一定时间后取出,待干燥后再煮,这样反复煮烧几次,就能除去新仿器上的光泽,使壶表面滞涩黯
明代紫砂壶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看上去比较粗糙,这是由于当时的练泥淘洗技术相对落后的缘故。 清代紫砂泥的澄练工艺总体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紫砂壶使用的泥料细腻润泽,看上去更有质感。
紫砂壶式的鉴定还应该注意壶式中的一些细微特点。例如,紫砂壶的器形,有年代越早器形越大的特点。明代紫砂壶,器形稍大,气势沉稳;清代紫砂壶器形变小,以小壶居多。又如壶把,有提梁和端把两种,明代的提梁的环体赵向于浑圆,但用手触措即会感到提梁的内侧一面是起棱的,以便提握。清代中期则变为扁提梁或六方提梁。明代紫砂壶的端把较大,形式比较舒张;清代前期紫砂壶的端把呈耳朵形,造型变小;清代中期以后的紫砂壶的端把呈倒耳形,有的耳把下部还出现一个小垂饰。再如壶流根部的出水孔,在不同年代也有所不同。明代至清初均为独孔,
在一切工艺制品上,装饰最能反映一个时期内人们的审美情趣,紫砂壶的装饰也是如此,因此具有断代鉴定的意义,如明代的紫砂壶装饰较少,只是在壶的口沿、肩侧、腹部、底边缘、盖周边回味一些粗细不等的线作装饰,这些线条是在制坯时制作的。明代紫砂壶皆散发着一股素朴无华、温文雅致的物质,充分体现了以高超技艺为基础的工艺之美。 清代紫砂壶重装饰,追求华丽的风格,各种装饰手法如浮雕、贴花、泥绘、雕漆、釉彩、模印和镌刻诗句等,都是清代才有的。 清代中期以后
紫砂款识已成为紫砂装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有的紫砂器虽然有款有印,但款识不够精当,常使人感到艺术内涵不够,因此历来制壶高手、名家对钤具印款都十分讲究。如同书画作品,紫砂壶上的印款,一要大小合适,与壶的大小相协调。二要位置得当,一般应钤在壶的底部、盖内、扳下,尤其是用在明处时,更要审察位置是否合适。三要讲究布局匀称、呼应和谐;四要印款的内容与壶形风格协调,不要一印钤多种风格的壶。五要讲究钤印的轻重适宜,要恰到好处地体现出印文的金石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