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全市园区工作会议观摩侧记

文章二维码
扫码手机阅读
摘要:昨天上午,市委、市政府组织各镇、园、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环科园、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通过现场观摩,进一步坚定了做大做强企业、做优做精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涌动的热潮

战略规划不断完善、重点载体先后开工、增量项目相继建成、特色产业提档升级、人才高地加快崛起……六月的陶都,处处涌动着跨越赶超、奋勇争先的发展热潮。在全市上下奋力冲刺“双过半”的关键节点,昨天上午,市委、市政府组织各镇、园、街道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环科园、开发区、陶瓷产业园区,通过现场观摩,进一步坚定了做大做强企业、做优做精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展路径更加宽广

江苏富陶科陶瓷有限公司前身是一家琉璃瓦生产企业。几年前,在淘汰落后产能、倡导科学发展的大趋势下,企业毅然放弃守了十几年的“生计”,投资1.6亿元,引进了西班牙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在丁蜀陶瓷产业园重建了一个色彩纷呈的幕墙建材“王国”。

在公司产品展示区,一块金棕色的墙面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鎏金的质地和清晰的镜面感,让人以为这是一面铜镜。走近后仔细一看,才发现原来只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幕墙砖。在现场,各式各样的幕墙砖琳琅满目,这些漂亮的新型建材为富陶科每年带来2亿元的销售收入。随着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端陶瓷行业稳步迈进,富陶科公司负责人自信地说:“五至十年内,富陶科将成为国内制造高端陶板的龙头企业,成为全球高端陶板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同样是在陶瓷产业园区,依靠先进生产技术,彩陶工艺厂焕发出新生,取名为“宜翔陶瓷”的新厂区,拥有年产2000万件高档酒瓶的自动化生产线,彻底甩掉了传统陶瓷产业高消耗、低效益、粗重笨的标签,向现代科技型、清洁化生产方向发展迈进。对这两家企业的做法,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中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我们的传统企业只要坚定科技创新、坚定求新求变、坚定追赶先进的信念不动摇,鼓足干劲,排除万难,就一定会创造出新天地。”

园区载体日新月异    集聚能力不断增强

“栽好梧桐树、吸引金凤凰”,已成为各大园区的共识。沿途所见,“一园两区”的“三创”载体各有亮点,承载能力全面提升。

在原铜峰中学校园内,一个总投资5600万元的人才培训基地正在慢慢崛起,将成为南大、哈工大、同济等大学的研究生培训基地,同时,也将为环科园的企业提供技能培训。此外,今年,环科园还规划建设了产品展示馆、大学科技园、国际环保产业园等八大载体平台,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这些载体平台的建设为高端人才施展才华提供了“舞台”,为环科园的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搭建“招才引智”的载体,是为了给宜兴吸引优秀人才创造条件,那么,各类“园中园”的建设,则为新兴产业的壮大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开发区江苏光电子产业园,国内唯一一家能够同时提供可视化全线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江苏清投视讯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投产运营。在企业负责人的指导下,与会者体验了采用大屏幕无缝拼接技术的先进产品的科技魅力。开发区在做强做大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三大产业的同时,重点打造培育6个特色产业园,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

特别是占地220亩、总投资8亿元的江苏光电子产业园,已成为开发区引进高端光电类项目的功能性载体。许多与会者认为,加快载体建设是完善产业功能、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对于发挥新兴产业集聚优势、提升区域竞争力将起到有力的助推作用。

重点项目推进顺利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项目是宜兴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目前,全市各地因地制宜,纷纷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步伐,为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江苏鹏鹞药业有限公司的固体制剂生产线扩能项目设备已经安装到位,处在验收阶段。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与会人员身着防尘服进入车间,观看了设备安装情况。企业负责人介绍说,新项目一期工程投资2.5亿元,建成后企业将成为全省最大的药品生产基地之一,年产值将超20亿元。随着一大批重点项目的开工,目前,环科园在建项目达40只,计划总投资88.8亿元。同时,该园区还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为经济跨越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发区的江苏炤龙集团,投资30亿元引进了3条国际最先进的DISA数控机床自动生产线和日本玛纳生产技术,一举成为格力空调国内最大的压缩机配件供应商。看着企业生产建设的火热场景,王中苏表示,没有项目特别是缺乏重大项目,就没有竞争力。因此,各地要树立项目为王的意识,以大项目、大投入,实现大跨越! 

(耿蕾 俊康/文  寒蝉/辑)

壶艺泰斗顾景舟大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