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冶石瓢制作过程图解

    子冶石瓢制作过程图解

    03/04
  • 紫砂壶之形

    说到紫砂壶之“形“,是人人会看,各人各观点,由于紫砂壶形变化万千,林林总总,是说不尽、道不完,但归纳成一句话就是:“方非一式,圆非一相”,一切尽在方圆之中。

    02/28
  • 看壶识壶之美

    有些壶友看壶,只在心里觉得壶美,美在哪儿却说不上来,未免觉得遗憾,特特再次以壶为例,简单讲解紫砂壶流、把、盖、壶身线条,帮助壶友从更多方面发现壶的美丽,增加养壶过程中赏壶的乐趣。

    02/21
  • 养壶心得

    怎样才能养好一把紫砂壶,是咱们壶友们都关心、回避不了的重要问题。此道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甚至剑走偏锋、奇招百出,叫初入道者如进云雾山中、丈二金刚般摸不着头脑了。

    02/21
  • 什么是曼生十八式紫砂壶(图解)

    造型与工艺:此壶造型简明随意,简约大方,把成环形,配以弧钮,似瓜蒂瓜藤天然而成,作工精细灵巧,尽显制壶技艺之高超。

    01/31
  • 宜兴紫砂壶名家印章图解

    紫砂壶的款识(紫砂壶印款),是鉴定其年代及制作者姓名的重要佐证,也是文博古玩和拍卖界对壶估价的唯一依据。

    10/08
  • 把玩紫砂壶三境界:看用藏

    冯女士是头一回养紫砂壶,正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她的矮石瓢是用湖南的茯茶养的,和另一位壶友阿福用红茶养的相比,颜色较浅,光泽度也不够。

    01/25
  • 紫砂壶方器的制作全过程

    制壶的过程在专业的紫砂论坛,进行全程展示、以图说话的,并不多。一些能看到的,有可能程序不详,或者对有的环节讳莫如深。但能如实的记录下这个过程,是有教科书式的意义的;让您真正从头到尾领略紫砂工艺的精华。

    01/25
  • 教你怎样学看紫砂壶

    教你怎样学看紫砂壶

    01/03
  • 四招教您如何鉴别紫砂壶赝品

    新壶造旧后,外表多少有些不自然,光泽发贼、发浮、发愣。如果置于放大镜下仔细观察壶身,还能找到打磨的刮痕。这样的壶还往往有一种霉馊味,细细嗅辨即可识破。此外,速成的包浆一刷就掉,而真正的老包浆已与壶身融合成一体,附着性极强,用清洁剂反复清洗也难以擦掉。

    09/09
  • 紫砂名家周忠军紫砂壶鉴定随感

    ---周忠军紫砂壶是专用于茗茶的茶具,有着特别的宜茶功能。因此,深得饮茶的茗茶人的倾心喜爱。同时,紫砂壶又以造型的千姿百态、制作工艺的圆熟精湛,融实用和工艺于一体,享誉中外,成为民间私藏家所搜求的艺术珍品。 紫砂壶的起源应该比较早。当紫砂泥被用来烧制缸、瓮、罐、砂锅等日用陶器时,紫砂

    08/21
  • 紫砂名家张志安门外说壶

    ---张志安       一、茶壶的审美语言 那天在红光桥十字路口,碰见陶艺家周。一见面,他挺高兴:张老师,我印了个本子要送给你,请你给我提提意见。我接过本子,第一眼就看见背面的一把包包鼓鼓,疙疙瘩瘩,似乎全身都是肿块的一把壶。在人们的审美语言中,有小巧玲珑,厚重深沉,简洁纯朴,圆润清新,明丽秀雅,气静神情,圆融挺拔,古拙苍浑,娴静清丽,体态匀亭,典雅精致,平和安宁,端庄稳健,灵动轻盈等对美的造型的诸多褒义词。现在艺术多元,自然不

    08/21
  • 紫砂名家周光真浅谈紫砂茶壶的颜色初探

    ---周光真紫砂茶壶为什么称为"紫色"。曾经有不少美国艺术家间我。在当今的中文或英文字典里,萦色的解释都可能是"红色与兰色的复合颜色"。假如将一把普通的褐色宜兴茶壶放在一个小学生的眼前,问他这是什么颜色。这小学生一定回答是咖啡色。这个宜兴茶壶的紫色的来源向题好像从未在任何相关的书刊上提及过。

    08/21
  • 紫砂名家李琦对汉铎壶释名及铭文赏析

    ---李琦紫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作为一个紫砂壶爱好者来说,我们不但欣赏壶艺造型的优美,处临泥料时的质感,感受品茶时悠然的心情。而且更希望从这份惬意中更多的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中,本人认为研究探寻紫砂壶名字的由来对于广大从业者和研究者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它决不是单独的存在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它让我们触类旁通,深人了解到各方面的知识与文化,在当前的时代起到弘扬传统文化内涵的作用。另外,更好更深人的理解壶名的意义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欣赏紫砂壶的造型审美,体会作者创作时

    08/20
  • 再谈壶之艺术

    ---葛琳 艺天涯,业未敬,从头越,善观悟。观古观今,观人观已,观漫漫艺路之修远。悟得悟失,悟性悟理,悟上下求索之艰辛。              &n

    08/20
  • 紫砂名家品陶谈紫砂壶鉴赏外话

    ---品陶玩一样东西,就要知其详细。当保管员。如果专业知识很丰富如果藏品很多,却对此一窍不通,其人只配,而藏品却拿不出象样的来,其人只能做理论家。若是,既有高等的收藏;又具专业的见解;亦见虚怀若谷的心境。那其人才能配称: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家。收藏和鉴定其实是分不开的。不懂得鉴定的人,因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