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紫砂壶饮茶的妙处
用紫砂壶饮茶的七大妙处介绍文章。
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青若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细搅松风烛一灯。合向吴侬彤管说,好将书上玉壶冰。 这是明代大才子徐渭(文长)的《谢惠虎丘茗》诗。诗句描绘了中国古代文人雅士饮茶的风气与情趣,现在读起来,还不觉顿生钦慕之意。从“紫砂新罐买宜兴”一句可以看出,明人饮茶已经极推崇宜兴出产的紫砂茶具。那玲珑剔透、古雅隽秀、浑朴淳厚的紫砂器,泡以新茶香茗,是多么沁人心脾,令人陶醉的雅事。紫砂壶的产生与制作,是与中国古代饮茶风气分不开的
很多网友曾经问过淘壶人,宜兴紫砂壶应该如何拿才是最准确最正规的。老师也很少对我们提起这个,网上又没有相关权威的答案。于是淘壶人就自己琢磨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想到一种较为合理的拿壶大法: 1、将拇指与中指相扣握住壶把(根据不同的壶把形状,中指可适当做调整) 2、将无名指与小指顶住壶把与拇指和中指成鼎足之势 3、此时已经可以完全牢牢地拿住紫砂壶了。 4、将食指轻叩于壶盖之上,可十分牢固的使壶盖不至于
紫砂泥是紫泥、本山绿泥和红泥三种泥料的统称。紫砂泥是矿体,夹杂在陶土的甲泥矿和嫩泥矿内,开采时质坚如石。陶土开采出来以后,经人工挑选出紫砂泥,所以,紫砂泥又有泥中泥,岩中岩之称。
由于宜兴独有一种澄泥陶,颜色绛紫,其制品通称紫砂器,通常也简称紫砂,紫砂经过生产、发展的过程,到明代末期臻于成熟,此后经久不衰。宜兴紫砂从明、清开始就已经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
据史料记载,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也是生活的实用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既能衬托出主任的高雅,又是生活中不可多得伴侣。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历代的紫砂壶制壶名人录 - 明代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 【金沙寺僧】
如何紫砂壶鉴别,宜兴紫砂壶的款识和印章也有规律可循。明代制壶尚无使用印章的习惯,作者名款及制作年月主要是在壶底纂刻,底款多用楷书,清丽工致,颇有晋唐帖意,当是长期致力于书法研习者的手笔,不一定都是制壶者本人所写,也有的是请人题写后纂刻的。明末清初,部分作者制壶,刻款与印章并用。陈鸣远以后,制壶人多用自己的姓名印章。少数作品用“大清乾隆年制”一类的年号印。19世纪末期,还有用商号监制印的。仅有年号或商号印的作品,大部分是中档以下产品。紫砂壶的款识和印章固然有助于鉴定,但也只能作为参考,鉴定者不能完全
紫砂方器要有“粒”。紫砂方器对泥料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以“拼紫”、“底槽青”等掺以颗粒适当的砂粒为宜。烧成后让砂粒在壶身上似隐似现,反而让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不嫩、粗而不润、娇而不艳的混沌感觉。这就是方货区别于一般其它种类紫砂壶的工艺特色。
宜兴陶土资源丰富,品种繁多,主要分布于南部丘陵山区。当地一般把陶土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白泥主要含矿层为晚志留茅山群,晚泥盆世五通下段和二 迭系上流龙潭组。它是一种灰白色为主颜色单纯的粉砂铝土质粘土。甲泥含矿层位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上段及石灰系下段高丽山组。它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粘土,又叫石骨,材质硬、脆、精。嫩泥主要产于二迭系上统龙潭组上段地层中。它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粘土,材质软、嫩、细。由于陶土中含有不同 比率的氧化铁,泥料经不同比例调配,烧制的茶壶就呈现黑、紫、黄、绿、褐、赤等
(配图:卢宁刚老师创作的文人紫砂壶《小雄风》) 文人紫砂壶:强调自主创作或与文人合作的紫砂壶都可被称作是文人壶。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风格融一身的“文人紫砂壶”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接受,被公众所认识,大大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自古就有县令壶圣陈曼生借紫砂壶抒情绘景,在壶坯上题诗作画,文学、书法、篆刻等艺术风格融一身的“文人紫砂壶”,绘炙人口的“曼生十八式”正是陈曼生这位清代文人县令的举世佳作,从而让紫砂步入了新的历史境地。 而近期,
(配图:宜兴紫砂壶) 有人说:切记莫把紫砂壶变为只可远观的藏品,用上好的壶沏上好的茶才是王道 工艺美术大师的紫砂壶作品,若以重量计价,堪比黄金贵。近两年来,突如其来的“紫砂热”让紫砂壶的价格一路看涨,也将紫砂壶这个收藏类别成规模地推向高端市场。2008年11月,一把由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制的大石瓢壶在上海工美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拍得318万元的业内天价;今年5月,同一把壶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上以1232万元成交,再次刷新
“汉棠盆”被誉为千古一绝。上海盆景协会和上海的收藏家对徐汉棠的紫砂花盆最为钟情,他们为徐汉棠的每一只花盆都编了号,现已编到250几号。“不收汉棠盆,枉为收藏家”是上海收藏界的流行语。在宜兴,紫砂艺人高手如林,可是紫砂花盆却无人可以与“汉棠盆”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