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之红泥类:黄龙山西矿区大红袍红泥
过去开采出来的黄龙山小红泥全部供应给国营宜兴紫砂工艺厂,由其将小红泥中的珍稀红泥分离利用,将它称作大红袍红泥。
1958年黄龙山北余脉建设了第一口暗宕用于开采红泥。这一区域因红泥蕴藏丰富,又靠近青龙河,按当时的开采条件,占尽天时地利,所建暗宕起初命名为红泥宕,后改称红旗宕。
黄石表层熟栗紫原矿,最早由明代陈信卿挖掘并开发使用。今天再次寻找到这一珍稀的紫黑栗色原矿,按明代的手工练泥方法,探索出将紫栗色矿料练泥、制作和烧成的三个关键步骤,使该砂料的特色再现流芳。
黄龙山北面的三号井采矿区,在山体表层覆盖的黄石石英岩下,蕴藏着熟栗紫色夹脂泥,原矿深黑紫色,断面夹不规则的绿泥石斑块,原矿材质为粉质岩,油润如脂,呈现紫栗色。
在黄龙山山体浅表层的黄石石英岩缝隙之间,蕴藏着珍贵的共生段泥矿,取名“象牙血砂段泥”。该段泥共生矿制成作品,烧成后呈现的胎色有如象牙的质白,如白玉般的肌理。
小煤窑朱泥蕴藏于嫩泥矿层中,外观土黄色,呈现块状,略硬易碎,断面少量青泥斑纹,熟泥可塑性好,成型粘性较可,烧成温度1130℃~1170℃,成陶收缩率为17%左右,胎色红润泛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