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泥料之朱泥类:黄龙山朱泥

    黄龙山朱泥蕴藏于黄石石英岩夹层中,外观金黄色,略硬易碎,熟泥可塑性适中,成型有砂质感,不粘工具,烧成温度1140℃~1180℃,成陶收缩率达12%,胎色橘黄泛红,质地纯正。

    03/18
  • 紫砂泥料之红泥类:黄龙山烂柿红红泥

    明代艺人首先从山体表层寻找到紫砂泥,而最早采到的是红泥。其中烂柿红红泥,因制壶烧制后见其色如秋后霜打的柿红色,陶工因此为其取名烂柿泥。

    03/17
  • 紫砂泥料:黄龙山经典共生矿豆红段泥

    共生矿豆红段泥,练泥制作酥性较大,但成型后稳定性好,豆红段泥窑温带较宽,1240℃为临界点,温度越高灿红砂色天然丽质,在高温窑火的洗礼下,所见豆红段泥的胎色,如南国红豆颗粒结构自然、饱满、丰润。

    03/13
  • 红泥紫砂壶的魅力体现在哪里?

    红泥的美含情脉脉,细腻温柔,娇嫣多姿,却又沉静如莲;红泥的温情婉约守操,色艳而不妖,声音低沉含韵,器形婀娜多姿。

    03/12
  • 紫砂泥料详解:什么是白泥?

    白泥属于泥质岩,主要是用于制作砂锅、煨罐等日用陶,俗称白货类。白泥既可以垱坯成形制作砂锅,也可以注浆成型白泥的泥性柔软,黏性好,成坯制陶后,适宜耐中温,常规温度1150℃~1230℃为临界点,作品烧成成品率高。

    03/11
  • 紫砂泥料详解:什么是甲泥?

    秦汉时期,在宜兴的许多丘陵山脉,开采到大量的高温泥陶土,就是现在的甲泥。甲泥,又称为夹泥,它是宜兴境内储量最大及色彩最多的陶矿品种,达几十种。

    03/10
  • 紫砂泥料中的天青泥是什么泥?

    天青泥是黄龙山蕴藏的一种珍贵的紫泥矿料,它属于五通组砂质岩,蕴藏在黄龙山30米下的甲泥矿层中。

    03/07
  • 什么样的朱泥才称得上是大红袍?

    能称得上大红袍的朱泥,需达到红似朱砂的色泽,如古代将军披在身上的红色战袍。质地要温润如玉,肌理要滑如凝脂。

    03/06
  • 紫砂泥料中的桂花泥是什么泥?

    桂花泥在明代传世的作品中,经常见朱红器皿的胎面上,呈现米黄砂粒,星星点点,颗粒大小不均,也有银砂闪点,珠粒隐隐,甚是夺目,明代将此类砂料称为桂花砂。

    03/04
  • 紫砂泥料详解:紫砂泥为什么被称为“五色土”?

    “五色土”这个称谓并非单纯指代紫砂壶泥料的五种颜色,而是以富有诗意的“五色”一词来描绘紫砂泥料色彩多样、变化丰富的美妙之处。

    02/26
  • 宜兴紫砂壶与外地料所制壶相比有何优势?

    在紫砂行业,将宜兴境内黄龙山以外其他矿区的泥料统称为“外山料”,而只有位于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下的高品质紫砂泥被称为“本山料”。比对两者后不难发现,宜兴本山料的品质更好,不仅在可塑性、耐火度、透气性、泡养效果全面碾压,而且烧制温度宽泛。

    02/25
  • 朱泥紫砂壶“无朱不皱”?事实果真如此吗?

    朱泥壶是否起褶皱与选矿、炼制泥料的方法以及烧制过程密切相关。如今,现代制壶工具如推板窑和电窑等被广泛应用于紫砂壶的烧制,温度控制极为精准。因此,只要壶匠具备了对朱泥泥料特性的准确把握,制作出不起褶皱的朱泥壶并非难事。

    02/13
  • 紫砂泥料详解:紫砂原矿分为几个大类?

    紫砂矿料以前主要分为紫泥、绿泥、红泥三大类,随着机械化的深井采掘和大规模的露天开采,紫砂矿料品种开始大量出现,团泥品种也在不断增加,因其与紫泥、绿泥、红泥相差甚远,于是被单独分类作为紫砂矿料的第四大类。

    01/23
  • 解密紫砂泥料:青灰泥和青灰段泥是一回事吗?

    青灰段泥是一种紫泥跟段泥的共生矿,烧成后呈现青灰色,因而我们称之为青灰段泥。除此之外,也有紫泥烧成后为青灰色,在清代称其为淡紫泥,现在也有人叫它青灰紫泥。

    12/17
  • 用宜兴紫砂土制陶有哪些优势?

    紫砂陶的第一要素是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产于宜兴本地。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

    12/13
  • 紫砂矿料有何特点,烧成后又有何优点?

    丁蜀镇处在浙江北部的天目山、莫干山向北延伸的余脉上,是长江三角洲的交接地带,而正是这一地带蕴藏着丰富的陶土资源。

    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