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瓜王子”——顾云峰《绵绵瓜瓞提梁壶》(张勇铭)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有子孙兴旺,延绵不绝之意段泥作胎,粉浆饰之藤为黄金段,色彩古老神秘壶体南瓜型,翠绿饱满壶身筋纹明理清晰,做工精细蜗牛行与南瓜蒂钮之上瓜叶卷裹成流瓜藤金黄苍老,弯成提梁瓜瓞连藤叶,脉络形象逼真花货与筋纹器兼形成型极难薄胎工艺更是难上加难花货筋纹少见刻绘

    03/31
  • 徐汉棠家传铺砂技法——徐达明《全手润砂》

    宜兴徐门有不可复制的代表性制壶跨5代从业百余年两代和顾景舟有师承国大师2人、陶瓷大师1人……《全手润砂壶》是国大师徐汉棠爱子——徐达明大师于癸未年(2003),采用自配的原一厂老紫泥砂料全手工制作,深沉朴茂的老泥上,一粒粒段砂如天上繁星闪烁,壮丽美观。这得益于徐汉棠大师家传的铺砂技法装饰,大师家传铺砂技法看似于其他无异,但实则不同。此铺砂技法却有点砂的规整,铺砂的随性,两种风

    03/27
  • 顾婷紫砂艺术丨吴径提梁

    吴径提梁》是明代正德年间大权在握的大太监吴径所拥有的一把壶,也是迄今发现的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紫砂壶。《吴径提梁壶》是国大师顾绍培爱女、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顾婷老师摹古心造之作。此壶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成,泥色稳重古雅自不必说,是一厂老泥料独有的色泽和质感,触手生温,深为藏家所喜爱。壶身由具有“梅王”之称的沈汉生大师陶刻装饰,强强联手,更添收藏价值!此壶外类紫玉壶体线条流畅,造型简洁明快。壶腹有力,平底,矮直颈,圆平

    03/26
  • 徐达明紫砂艺术丨龙凤印包

    “龙凤印包”壶为明万历年间时大彬首创。原作创于1596年,是世界上第一把紫砂“印包”壶。此《龙凤印包壶》是徐达明老师于癸酉年(1993)摹古之作,此壶材质为原一厂老墨绿泥,为老一厂独特配方所炼泥,是老一厂代表泥料之一,砂粒古朴,很有年代感。黄绿相间,泛出星星白点,俨如繁星在天。壶体如用布包扎的一枚方印,形体块面挺括,饱满端庄。壶盖为布面打结凌空结成壶钮,各个细部剔刻精细,扎结角两头翘起。印包上布纹细密的褶皱线条,上下衔接十分流畅。

    03/25
  • 抟砂痴艺,刀痕墨韵——鲍志强《双璧叠韵之一》

    每位紫砂艺人都有其独到的艺术风格,砂海耕耘几十载,用时光和心血凝聚出紫砂的精气神,一把《双璧叠韵》将这一切包容并流露。《双璧叠韵壶(之一)》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参加中国第六届文化艺术节作品、2003年11月22日第三季广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具拍卖作品。鲍志强大师师承“紫砂七老”之一的吴云根,后得“国家名牌手”任淦庭教泽,在陶刻上独创了“乱刀刻法”,在紫砂造型设计、制作手法上开辟了一条鲍氏文人壶风格之路,是紫砂界家喻户晓的国大师,而大师自己也是

    03/24
  • 姚志源煮水壶·汪寅仙监制素器?

    姚志源老师师承其母——花货大师汪寅仙,书法陶刻师承陶刻大师谭泉海,可谓家学渊源,将门虎子。姚志源老师作品以光货入手,后在母亲汪寅仙大师的教泽下擅长花货及雕塑器。其花货作品独树一帜,光货作品也是可圈可点。姚志源老师这把《煮水壶》,采用泥料为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840cc,此壶端庄沉稳,气韵饱满充沛,壶身鼓腹,使壶身显得雍容大度,盖上圆珠钮与壶身对比鲜明,壶嘴二流,出水爽利,耳形壶把,拿握舒适。《煮水

    03/23
  • 周松建钧窑艺术丨画家笔拙,丹青难描

    钧瓷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精品,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著称于世。可谓是宋瓷中的小妖精,“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很难捉摸。钧窑明明是属于北方青瓷系统的一支,但和其他清淡含蓄的宋瓷相比,既有高古的典雅,又兼具明清的绚烂,因此无论在高古界,还是明清陶瓷史中,存在感都颇高。宋元钧窑主要遗址分布图此福禄瓶釉面呈蓝绿相间的麻点纹。如群山叠翠、或如飞瀑鸣泉,千变万化的窑变之景没有片刻的安静,在不同的观者眼里都会呈现出别样的诗情画

    03/20
  • 鉴物丨谭泉海《长空搏击陈设》

    谭泉海,艺名“石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师承著名陶刻家任淦庭学艺,集文学、书法、绘画、金石、篆刻等艺术修养于一身。用“笔落惊风雨”来形容谭泉海大师的刻画风格甚是恰当。今天,我们就随着谭泉海大师的刻绘作品,来领略一下大师神妙的刀功。 《长空搏击陈设》是已故国大师谭泉海制作于2001年并陶刻装饰,该陈设上刻松鹰《致远图》与《咏鹰》诗句,诗文呼应,相得益彰,具有极强的收藏价值与观赏价值。此陈设,书画结合,颇有以

    03/20
  • 吕尧臣大师设计了一套壶,原来是这样的!

    《卧犀壶》是“吕氏矩式集器”之一,是大师吕尧臣设计创作的小型方器茶具。此器容量不大,但是气势很足,犹如一头屈膝而卧的壮牛,骨中有威武之气,型上又有润和之感。是一款规矩之中又有变通,气势十足的品茗宝器。此《卧犀》是吕尧臣大师爱子,吕门俊杰——吕俊杰大师之作。此壶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壶容量为160cc,圆中有方,方中有圆,二弯流,出水流畅。壶柄耳大圆润,呈耳形。壶盖做的很精致,压盖,与壶口紧密结合,口盖整体平整光滑,外形流畅。壶钮

    03/19
  • 周志君紫砂艺术丨先知

    记得儿时学过一篇文章叫做《鱼游到了纸上》,是作者用来形容画家绘画技术高超,鱼在纸上像是活的一样。看到周志君老师的《先知》壶,小编深有此感,竟一时不知如何赞美,故借用儿时文章之题,表对周老师敬佩之情!周志君老师师承大名鼎鼎的“乱刀刻法”开山鼻祖,紫砂陶刻大师——鲍志强!同时也是鲍志强大师的爱婿。《先知》壶取“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先知”的思想内涵,以原矿底槽清作胎,制容量为560cc壶型。

    03/18
  • 鉴物丨顾景舟亲自设计此壶,意义非凡!

    淘壶人藏有一款“子冶石瓢”,此石瓢图纸是一代宗师顾景舟为其徒弟赵江华亲自设计草图,定好尺寸。本已打算制作,恰喜逢台湾客人携带旧式子冶石瓢壶来宜兴找顾老鉴定,顾老看到此壶后又将之前的画稿重新做了调整,使得该壶形制更加精美,更加富有子冶风格。就此壶泥料也是相当有纪念意义,此料是紫砂一厂老料,顾景舟大师工作室手工磨的老青灰泥,也是大师钟爱的泥料之一。 赵江华老师也是只有这一把壶泥料与顾老相同。底款印章“习习清风引碧云”更是顾景舟大师亲手

    03/16
  • 吕尧臣大师作品欣赏

    吕尧臣, 宜兴人,生于1941年,随紫砂名家吴云根学艺。四十余年的陶艺生涯,新品层出,风格韵秀而古朴。尤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海外有“壶艺魔术师”之称,作品与“黄金争价”,屡为“故宫博物院”国务院、“紫光阁”等单位收藏。一九七0年服务于“宜兴紫砂研究所”,专事紫砂器的造型设计工作。此期间,新品层出:“竹炉茶具”、“竹圈酒具”、“玉带壶”等作品屡获全国陶瓷美术评比金奖、银奖。于是吕有了“创作大师”之誉。作品造型新颖别致,做工细腻严谨,深受紫砂同

    03/11
  • 紫砂界的白石老人

    书画界齐白石老人一生都保持着创作热情,老当益壮,晚年亦多出精品。而在紫砂界也有一位老人,像白石老人一样,一生对制壶的创作至情不泯。——序他便是“王派壶艺”传人,“紫砂七老”之一王寅春长子——王石耕。王石耕老师传承其父衣钵,擅长筋纹、方器。《八方提梁》为王石耕老师80岁高龄之作,老师晚年的壶艺生涯更是令人称赞,他像白石老人一样,一生都保持着其创作的热情。他是紫砂界乃至艺术界少有的年事虽高,宝刀未老,却依然能够追求创作的至情不泯。

    03/11
  • 汪寅仙紫砂艺术丨双竹圈公道杯

    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亚太大师”等多种头衔于一身;她的件作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多次作为国礼赠送与各国;她的作品被国内各大博物馆收藏,发表文献成为紫砂学子的教科书;她师承吴云根、朱可心,集两位老艺人之长,一生以花器最为出众,作品多为原创设计,创立了自成一脉的花器风格;她便是花货大师——汪寅仙!汪寅仙大师的作品必是出手不凡。2009年大师亲自补鉴证书明言:此双竹圈公

    03/10
  • 建盏风云丨成也皇帝,败也皇帝

    建盏,创烧于晚唐,兴于两宋,是宋代皇室御用茶具,在元代受异族文化转型带来的影响下逐渐式微,至明代后全面断烧。纵观它的兴衰发展史,与当朝最高统治者的决策息息相关。文艺全才赵佶将它捧上了巅峰之位,布衣帝王朱元璋又将它打落到了晦暗低谷。是可谓,成也皇帝,败也皇帝!成——宋皇御用,黑瓷巅峰!宋人“点茶”法:先将茶饼经炙烤、碾磨成末后,投入茶盏调膏,然后以沸汤点注。而建盏铁胎厚釉,可使茶汤久热难冷,最是堪用。这一喝茶方式为建盏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03/05
  • 范伟群:继承祖辈手艺 不断精进技艺

     古陶都宜兴的紫砂艺术,一直以民间的形式手口相传。几经辗转之余,在历代陶艺家门坚持不懈的精进开拓之下,发展成了当今的繁盛局面。一代代的接力和传承,让紫砂这个古老的手工技艺得以长存发展,在当今的紫砂界,就有着百年制壶历史的陶艺世家——范家壶庄,就是如今的紫砂名门。  范家壶庄渊源久远,曾在清末民初时期就涌现过诸多的制壶高手,有着“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美誉的范大生就是此门中人。在多年之后的现在,范大生的嫡孙范伟群先生

    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