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震惊!古代的食盒竟如此雅致!

    作为一个上班族,中午带饭也是常有的事。你知道吗?古人也是有带饭需求的。然而就饭盒这个物件来说,时尚的古人已经早早的把当今带饭族用的饭盒甩出了几条街。自古文人在雅这一事上不断开发,就连食盒也被赋予了新的形象,在烟火气之外添了不少山水志趣,变成了超凡脱俗的艺术品。小编今天特意挑选了这把食盒造型的名家作品,我们一起品鉴一下吧。《唐草提梁》是孔小明老师以食盒为基型,用唐草纹装饰壶身,采用原一厂老紫泥制成。唐草纹又称为“蔓草纹

    03/03
  • 北宋汝窑莲花碗:稀世奇珍台北故宫镇馆之宝

    家财万贯,不及汝窑一件。宋代汝窑,为中国五大名窑之首。台北故宫瓷器精品馆的莲花式温碗。状似半开的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釉面纹路细碎,以其典雅造型、温柔不透明釉色,在传世不多的汝窑器中更显珍贵。莲花式温碗器作十瓣莲花形。以莲花或莲瓣作为器物之纹饰及造型,随佛教之传入而盛行,尔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习性,寓意廉洁,广为各类器所采用。本器状似未盛开莲花,线条温柔婉约,高雅清丽。原器应与一执壶配套,为一温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见。定窑曾

    02/25
  • 范建华紫砂艺术丨石瓢

    近日看到韩红被某大V号举报,斥其非法募捐。小编在浏览其信息时,无意看到韩红老师喝茶的一张照片。笑容灿烂,不像近日那般容颜疲倦。作为一名紫砂人小编则敏感的捕捉到韩红老师壶承中的紫砂壶。此壶虽略显模糊,但从其外轮廓不难看出呈三角状,但线条之中又有些圆融润滑。小编猜测是一把“景舟石瓢”。看壶面上像是有书画装饰,更加与“景舟石瓢”的文人气质相吻合。恰好馆内存藏一款相似老壶,借机与各位壶友分享。范建华老师的石瓢,

    02/24
  • 谁是古今第一壶?

    供春壶是紫砂发展史上,开始有记载的第一件作品,是供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形状制作。壶表满布褶皱斑驳、缭绕的树瘿纹理,毕显华章,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历代紫砂名家大师,都以自己的艺术触觉来创作演绎供春壶,恰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供春壶壶身凹凸有致,壶身捏塑时,哪个地方要凹、哪个地方要凸,瘿节、树瘤落在何处,每位紫砂大师都有自己的独到领悟;褶皱斑驳、缭绕的树瘿纹理,每位紫砂大师亦有自己

    02/24
  • 张涛汝瓷文化丨弦纹樽

    此《弦纹樽》仿汉代铜樽造型,是采用独家研发的宋代汝瓷烧制方法和釉水配方摹古宋代汝窑作品“弦纹樽”制成。“天下宋瓷汝为魁,汝瓷之首弦纹樽”。说起这“弦纹樽”不得不说一下它的珍贵之处。南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张俊进奉,汝窑酒瓶一对,洗一,香炉一,香盒一,香球一,盏四只,盂子一,出香一对,大奁一,小奁一”,这里记载的小奁便是文中所说的“弦纹樽”了。经过千年,这只小奁只能在故宫博物院中所见,而大的一只则在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

    02/19
  • 范伟群紫砂艺术丨妙心如意

    在2020年的这个初春,疫情,让人和人隔开很远,却让心与心贴的更近。爱有了特殊含义,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们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身为“紫砂迷妹”的小编,刚刚复工不久,面对橱窗里琳琅满目的紫砂老壶,百感交集。在这个特别的春日,为壶友们推荐这款范伟群老师的“妙心如意”,祈愿大家平平安安、如意吉祥。统观此壶,通体黝黑发亮,神秘高贵,宛若黑玉一般

    02/18
  • 鲍志强紫砂艺术丨陶缘壶

    《陶缘壶》是鲍志强老师于乙卯年(1999年)采用原一厂老紫泥抟制。此壶型制灵逸,高颈,溜肩,作鼓腹圆球状。身筒气韵饱满,流嘴前引,圈把蓄劲,线条皆流畅和谐,算珠钮上提,尤见精神。全器内外做工具为精致。盖墙平直如长剑,拔之余音含韵,扣之有金玉之声。实为难得茶事佳器。壶身正面陶刻“龙团”、“阳羡乐人铭”,字体方正有力,透有一股东方艺术的自信,用“龙团凤饼”之意,营造高雅的茶事意境。反面陶刻梅石小鸟,刀法灵秀多变,抑扬顿挫,营造

    01/16
  • 姚志源紫砂艺术丨翠柏(珍藏品)

    《翠柏》是姚志源老师摹母亲汪寅仙大师的“圣柏”,泥料同于汪寅仙大师之前所用。此壶较之大师之作,已达高度相似,可见长江后浪来势之涌。姚志源老师对此作亦有较深情感,自述中提到“这是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可见其对此作的情愫。此壶用深紫泥所作,用墨绿泥点缀柏枝,型制古穆,色泽深沉,以柏入壶,自古少有。整器以千年圣柏为壶身,结节苍劲,纹理清晰,肌理丰富,抚摸光润。壶身展枝为壶嘴,气宇轩昂;壶把虬曲,一万三折,节间与手指端握相吻合,上部交叉贴于壶体,透出数枝翠柏,生

    01/14
  • 范永良紫砂艺术丨荷花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用来形容范永良老师的《荷花壶》再恰当不过了。《荷花壶》是范永良老师摹古恩师蒋蓉大师的“青蛙荷花套具”,此壶既再现了蒋蓉大师的花器风貌,又展示了范永良老师的个人风格。此壶以本山绿泥和墨绿泥制作,用塑、贴、洗、染、描、等手法制成。壶体以盛开的荷花为主,莲蓬为盖,而且每颗蓬子都能活动。盖上塑雕青蛙为钮,以嫩荷包卷的叶为流,荷花枝干曲成把,红菱、荸荠、白藕皆为水生植物,为壶的三脚,巧若自然生成,整壶处处洋溢着荷花婀娜秀美的风姿和宁

    01/10
  • 陈国良紫砂艺术 | 供春

    瓜不瓜,树不树,供春壶也。供春壶据传创烧于明代正德年间,是紫砂茗壶中具代表性的器型,历代名家大师多有仿制,此壶由陈国良大师抟砂而制,选用原矿黄金段泥全手工制作。此件供春壶身略作扁球形,壶面乍看似老松树皮,泥质呈大地色,凹凸不平。壶把于底端分支作松根状。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壶嘴及壶把更是谷绉满身,纹理缭绕。寓象物于未识之中,造型朴质,古拙而不规则,呈现天然妙成之趣,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

    01/06
  • 杨才武的银器人生

    杨才武(壶杨)出生于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云南省鶴庆,自小就对银器的传统手工制作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还在上学期间,就时常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传统银器手工制作技艺,看到好的银器时,就会主动思考它们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常常自己描摹、绘制各种银器的图形和纹饰。高中毕业后,杨才武就跟随父亲学习银器的传统手工加工制作,到各地学习磨练手艺。早年在云、贵、湘等学习苗、彝等民族的银器设计加工工艺,后又到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游历学习,在四川甘孜藏区期间时,为

    12/30
  • 鉴物丨沈建强·小英雄

    壶名:小英雄泥料:原矿紫泥容量:1160cc作者:沈建强“藏筋瓤,找建强”沈建强大师以筋纹器闻名于紫砂界。《小英雄》是省大师沈建强的经典代表作,此器制作于癸巳年(2013),是一款超大品筋纹器。采用原矿紫泥制壶,泥色醇厚,壶身造型气韵深厚。壶作菊瓣式,短颈微束,筋纹自盖起,沿盖身至壶身一百零八道筋瓤线条连贯,一气呵成。全器规整端正,口盖花瓣对合严谨

    12/30
  • ​严强紫砂艺术 丨 春暖花开(套具·薄胎)

    梅花为“岁寒三友”之一,有着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作者以苍劲的梅桩、含苞的梅花为题,表现出梅枝的气韵与张力,配以原矿老紫泥作胎,更是古味浓厚,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梅桩套组(茶壶、笔筒、笔架)造型逼真,大有奇趣,不规则的虬结蜿蜒,变化丰富,以假乱真。色泽宛若紫玉,气韵古拙,是一组生动形象的仿生力作。茶壶流把钮造型均为梅枝,比例协调。笔筒三枝化足,稳健有力。笔架欹曲,姿态婀娜。三者比例协调,气韵浑厚,且功法谨慎严密。壶身嶙峋老干充满古朴韵味流、把、钮气韵相连

    12/27
  • 刘建平紫砂艺术 丨 夔龙拱璧

    夔龙拱璧,寓意为高洁名贵之意。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建平老师采用原一厂老黑料制作的精品老壶。此壶其色如墨玉。玉璧压盖吻合严密,短颈,无钮。扁腹径大,两条线圈装饰其上,上下匀称。短流二弯,圈把,加足。整器结构严谨,刚中带柔,和谐匀称,虚实节奏协调。传说,夔龙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将夔龙拱璧的形态入壶形象贴切,寓意权贵之相。平盖仿若祈福大璧,采用釉珠

    12/25
  • 紫砂壶金银丝镶嵌大师鲍仲梅·蟠龙万寿壶

    蟠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福寿的标志。此壶以蟠龙为设计灵感来源,精雕细琢,气势如虹。此壶精选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稀有而珍贵……

    12/18
  • 顾景舟弟子吴群祥·紫气东来壶

    此器为吴群祥老师运用原矿七彩段泥于2000年设计制作。原矿七彩段泥,是由专门研究泥料的老师按独门配方调配的精品泥料。吴老师运用泥绘工艺,将诗、书、画、壶精美融合,古味浓厚,文雅自然。

    12/18